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诗词导读

(2011-08-17 10:23:27)
标签:

诗文化

资料

文化

分类: 中外诗歌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诗词导读(1)

 

 

   

            

薛宝钗:忆菊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诗词导读(1)

http://s1/bmiddle/48d16f79g73b42b5e12c0&690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秋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注释:

 

怅望:惆怅地凝望。

蓼(liao阳平,音辽):红蓼,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滨湿处,开粉红色穗状小花,叶味辛辣。苇,芦苇。蓼红苇白,形容秋景的惨淡,隐喻思念之苦。诗中以菊比拟所“忆”的人,所以说“抱闷思”、 断肠。断肠;形容思念之深。

圃:原是菜园,此指花园。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辭說法。梦有知,是说唯有梦中才能相見,紧扣一个“忆”字。

砧(zhen阴平,音针):过去洗衣时捶衣用的石头。这里指捶衣的声音。古时多用来表现妇女为远行的丈夫准备寒衣。

念念句 :是说秋雁南飛,勾起自己无边的想念之情。

为黄花瘦:黄花,菊花。宋。李清照词《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是薛宝钗自云为“忆菊”而消瘦。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九九想重,叫重阳。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古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有期。

 

译文:

 

在凄凉的西风中惆怅眺望,

我怀着无限郁闷的情思,

满眼的红蓼白苇,

正是使人悲伤欲绝之时。

篱笆里的菊花空空如也,

原来的花圃也失去了秋天的痕迹,

如今是一弯冷月满地清霜,

只知道在梦中还把它记忆。

不断怀念的心情,

随着南飞的大雁渐渐远去,

孤独地在暮色里静坐,

听那凄凉的捶衣声直到很迟很迟,

思念秋菊人已经很瘦,

可有谁人能够同情我的忧思?

安慰我的话语只有一句:

那就是来年的重阳后会有期。

 

简评: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 “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落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诂”,就是这个意思                                   

         

 贾宝玉:访菊

 

http://s2/bmiddle/48d16f79g73b43e8bc771&690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注释:

   

淹留:沉溺停留。這句說,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何处秋:即何初花。

   蜡屐(ji阴平,音吉):屐是两齿的木底鞋,屐上涂蜡保护,叫蜡屐。

   得得:特意、特地。唐朝人的方言。

   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解:懂得。

 

译文:

 

 闲暇中趁着秋天的晴空游一游。

   那酒杯药碗再也不可沉溺太久,

   霜前月下是谁家种的菊花?

   槛外篱边哪里来的新秋?

   我特意穿着蜡屐远道寻芳,

   时节虽冷兴致浓吟唱不休。

   菊花阿,你若懂得怜惜钟情的诗人,

   请别辜负良辰,咱们挑着钱囊去沽美酒。

 

简评: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诗词导读(2)

 

http://s5/bmiddle/48d16f79g749a230e00d4&690    

             贾宝玉: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注释:

   秋圃:秋天的花园。

   移来:指把菊花苗移来。

   不期:想不到。

   带霜开:菊花在秋天下霜的时候开花,所以说“带霜开”。

   冷吟:在清凉的秋季吟诗。

   秋色、寒香:指的都是菊花。

   酹(lei去声,音泪):以酒浇地来祭奠什么。这里是用来表示对菊花的美好的祝愿。

   泉溉泥封:用清泉之水来浇灌,用泥土来封培,种菊花的技术。

   好和:须和。

   井径:井,田地;径,小路。井径,指田间小路,这里比喻世俗的人生道路。

   绝尘埃:贾宝玉认为当时的社会到处是污浊的尘埃,愿意和它决绝。

译文:

    我携带锄头来到秋天花苑,亲自把菊苗移来,

    在篱笆旁边和庭院面前,到处都把菊花栽遍。

    昨晚想不到下场秋雨,经雨的花苗全活起来,

    今天更使我高兴的是,花蕾冒着霜露争着开。

    清冷西风里吟唱秋色,无尽的诗兴滚滚而来,

    对着秋花有些醉意,敬那清香花儿醇酒一杯。

    用泉水浇灌用泥土封护,精心爱惜殷勤栽培,

    愿和你在一起,同庸俗的生活道路坚决分开。

 

简评: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http://s4/bmiddle/48d16f79g749a2a795d93&690

         史湘云: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做,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别圃:别的花园。

   贵比金:菊花比金子还珍贵。

   一丛句:说的是菊花的颜色。

   萧疏:指的是秋天草木飘落的景象。

   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是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文的“傲世”相对应。

   抱膝:抱着膝头。科头坐,抱膝吟,都是说作者对菊花的动作。

   君傲世:菊花不为霜寒,争相开放,有“傲霜枝”之称。这里指菊花节操清高,特出于当时的污浊的社会之上。

   唯有我知音:只有我是你(菊)的知心朋友。

   荏(ren上声,音忍)苒(ran上声,音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孤负:同辜负。

译文:

       从别处花园移来的秋菊,它比黄金还要奇珍,

       这一丛颜色十分浅淡,那一丛的颜色又很深浓。

       在萧条稀疏的篱笆旁边,我坐在这里不戴头巾,

       在清冷沁人的香气之中,我抱着膝头浅唱低吟。

       把周围人们屈指一数,无人像你这样超群绝伦,

       看起来只有我一人,与你能志同道合可算知音。

       秋光从我们面前缓缓流逝,莫忘这景色的宜人,

       让我们尽情倾诉,相对而生应该珍惜每寸光阴。

简评: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诗词导读(3)

 

 

   菊花诗

       

史湘云: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弹琴句:堪,胜任,可以。俦(chou阳平声,音仇),伴侣,同列。全句意思是:赏菊、弹琴、酌酒三美并列是令人高兴的事。

  几案:桌子、台子之类。

  婷婷:形容站立姿态的美好。这句是说:菊花摆在桌案上的姿态美好,把屋子里点缀的很优雅。

  隔坐句:隔坐香,隔着座位就闻到了香味。分,散布;三径,《三辅决录》上说,蒋诩舍中竹下开辟三条小路。陶潜《归去来辞》上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因蒋诩、陶潜都是隐士,所以后人用“三径”代称隐士所居的地方。这里指庭院。

  霜清纸帐句:纸帐,一种纸做的帐子。全句意为:秋天帐子里的凉爽,使人不由得做起赏菊的新梦来。

  圃冷斜阳句:斜阳照耀着清冷的花园,叫人自然追忆起去年赏菊的雅事。

  同气味:指作者与菊花在傲世这一点上气味相投。

  春风桃李句:指作者只与菊花志同道合,对春天盛开的桃李花则从不欣赏。未淹留,即从不停步观赏的意思。

 

译文:

     弹起素琴斟饮美酒,更高兴的是加你可成三友,

     你亭亭玉立几案之上,把这里点缀得雅致清幽。

     隔着座位闻到香气,芳香仿佛被院中露珠湿透,

     我抛开手里的书卷,长久地对着这枝秋花凝眸。

     霜花驱散帐里的酷热,为夜梦增添了新的光彩,

     当夕阳照着清冷的花苑,自然想起往日的赏游。

     我欣赏孤高傲世的性格,是因我们的气味相投,

     不信你看我在桃李面前,从没有将我脚步停留。

点评: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一首被评为第六。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林黛玉: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无赖诗魔:这是对诗兴的形象说法。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欹,这里通作「倚」。

沉音:即沉吟。边思索边低声吟诵。

   毫端句:毫端,指毛笔尖儿;蕴,蕴藏,饱蘸;秀,指菊花的秀美。

   噙香:含着芳香。

   题素怨:抒发平时的怨愤。素,平时。

   陶令评章:陶令是晋代诗人陶潜(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一生酷爱菊

花,并以菊花的清高自比。他曾写过赞美菊花的诗。评章,就是评论的意思。

   千古高风:表面上是在歌颂菊花的高尚品格。实际上是作者的自喻。

 

译文:

      魔头般的诗兴,从早到晚地折磨着我的心,

      绕着篱笆倚着山石,自己在那里沉思低吟。

      笔尖凝聚美好想象,白纸上写出秀丽诗文,

      口角里含着菊花芳香,对着天上明月长吟。

      满篇对命运的倾诉,写出长年累积的悲愤,

      若用片言只语,别人怎能了解我痛苦之心。

      自从彭泽的陶县令写出评价菊花诗篇之后,

      它那高尚的品格,一直从古时传诵到如今。

 

简评: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薛宝钗: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注释:

   

诗余戏笔:写完了咏菊诗之后又高兴地拿起笔来画菊。

   丹青:绘画。丹,红色;青,青色。画画要用多种颜色,所以用“丹青”代称绘画。全句意为:那里是想用绘画去和别人较量短长。

   聚叶、攒花两句:这是两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是:千点墨泼成聚叶,几痕霜染成攒花。聚、攒,都是聚集的意思;泼、染同义;霜,指白粉色。

   浓淡句:颜色浓淡深浅全凭心领神会,描绘出迎风听力的菊花形象。

   跳脱句:笔锋跳动灵活,画出一枝枝秋花在手腕底下放香。

   采掇(duo阳平声,音夺):采摘。

   粘屏句:(把画的菊花)贴在屏风上多多少少也可以使人得到安慰,愉快的度过重阳节。

 

译文:

     诗兴未尽用画笔挥洒,察不出自己如痴似狂,

 并不是打算以此绘画,和谁个人去比胜争强!

     笔端凝聚饱满墨汁,泼水似的画出万朵花香,

     在聚密的花瓣上面,皱润出柔和的几抹轻霜。

     深浅浓淡心领神会,去描写迎风挺立的形象,

     灵活笔下的一枝秋花,挥动的手腕散出清香。

     莫认为仅在东篱边旁,才是悠闲采菊的地方,

     把这画贴在屏风上,也可心情舒畅地过重阳。

简评: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菊 花 诗

         林黛玉: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蛰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注释:

   

欲讯:想打听打听。

秋情:指秋天的消息。

喃喃:低声自言自语。

负手,把兩手相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叩:问。

孤标:孤高的人格。标,标格。

偕:共同,在一起。

为底迟:为什么晚。底,何。

蛩病:蛩(qiong阳平声,音穷),蟋蟀;病,指深秋蟋蟀的悲鸣。

解语:能说话。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

 

译文:

      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众人却说是不知,

      背着手我不停地低语,探问东篱旁的花枝。

      挺立傲然的花枝,你打算愿和谁一起隐居,

      春光中百花齐放,你为什么凋谢得这样迟?

      满园的寒露满庭的严霜,你是多么的寂寞,

      大雁南归蟋蟀呻吟,你是否为它们而沉思?

      莫说这大千世界里,没有和你谈心的知己,

      你若懂得话语,我们也不妨唠它片刻之时。

简评: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这不完全是因为李纨自己不能作诗,应该跟她思想观念有关,后人就不必苛求了。

  

 

 

 

 

 

                        菊花诗http://s16/bmiddle/48d16f79n79a2366272ef&690

 

      贾探春: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注释:

簪菊:把菊花插在头上。簪,古代妇女绾住头发的一种装饰品。这里是插、戴的意思。

瓶供篱栽:瓶子里供养(菊花),篱笆旁栽培(菊花)。

折来句:把菊花折来插在头上,可不要认为是对着镜子装扮的。这里是说插上菊花比对着镜子装扮更美。

长安公子句:长安公子爱花成了嗜好。

彭泽:彭泽先生,即陶潜。他爱菊,也爱饮酒。

葛巾:用葛藤的纤维织布做成的帽子。

九秋:秋天。秋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所以叫“三秋”或“九秋”。

短鬓二句:我觉得短短的鬓发边有点儿冷,因为沾上了菊花从庭院中带来的露珠;我的帽子也被菊花熏香了,并且染上了菊瓣带来的秋霜。

时人:指当时的世俗庸人。

拍手句:任凭他们指手画脚地在路旁讥笑。

译文:

    瓷瓶供养篱边栽培,她天天劳碌奔忙,

    折一枝插在鬓边,胜过对镜装扮模样。

    这像是长安公子,爱花竟爱成了花癖,

    也像是彭泽先生,将饮酒饮成了酒狂。

    鬓角有些冰冷,是花枝带来露珠清凉,

    头巾沾染香气,掺和着深秋时的寒霜。

    高尚拔俗的情操,不合乎庸人的眼色,

    任凭他们指脚画手,在路旁讥笑诽谤。

简评: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鬓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史湘云:菊影http://s11/bmiddle/48d16f79n79a229b558fa&690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临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夜空。

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胧?

注释:

   秋光:指在秋天阳光下的花影。

   潜度偷移:潜度和偷移意思一样,指菊影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声不响地变化着。以上两句写白昼的菊影。

   隔窗句:隔着窗纱射出来的稀疏灯光,描绘出远远近近的菊花影。

   篱筛破月:从篱笆缝隙中透出来的星星点点的月光。

   锁玲珑:篱笆封锁、月光映照的菊影玲珑美好。以上两句写月光下的菊影。

   寒芳留照句:冷香的菊花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也留下了高尚的品格。驻和留同义。魂,指菊花的灵魂,应理解为菊花的品格、风格。

   霜印传神句:霜地上刻印的菊影描绘出菊花的神采,使人做梦也梦不到。以上两句是对菊花的赞美。

   珍重两句:珍惜啊,小心走,不要把放着淡香的菊花之影踏碎了;——难哪!不管谁在菊花倩影之前,都会陶醉得目光朦胧,怎能辨别得请?这两句表达了对菊花的珍爱!

 

译文:

   秋天的阳光下,花阴影儿一重压着一重,

   随着秋阳的转移,也悄悄地在院中移动。

   隔着窗纸的灯光,描画出远近不同花影,

   篱笆缝中透出零星月光,多么透剔玲珑。

   冷香留下美好形象,也留下高尚的品行。

   霜地花影传递神采,深夜也难有的梦境。

   我以虔诚心情漫步,别踏破暗微的花香,

   被菊花陶醉的目光,怎么辨认朦胧小径。

简评: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

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美好的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诗词导读(9)
 

        林黛玉: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释:

   秋酣:秋深。

   一觉清:睡了一个清凉的觉。

   和云伴月:随着云彩,伴着月亮。以上两句写梦境。

   登仙句:梦中登上仙境,不再羡慕庄周化为蝴蝶。《庄子·齐物论》记载,庄周又一次做梦,化为蝴蝶,翩翩飞舞。这句是说,菊花的梦比庄周的梦还好。

   忆旧句:怀念老朋友,还想找陶潜叙叙旧情(陶潜最爱菊花,所以说有盟约)。

   睡去句:菊花睡去的时候,依依追随大雁南归,直到无影无踪。断,看不见。借归雁寄托思乡之情。

   惊回句:好梦被频频的蟋蟀声惊醒,真真可恼。故故,屡次,多次(指蛩鸣)。用频频的蛩鸣渲染凄凉的环境。

   幽怨:心灵深处的哀怨。

   衰草句:衰草、寒烟是惨淡的秋景,用以衬托无限的哀怨之情。

译文:

在秋色浓重的篱笆旁,菊花进入了清凉的梦境,

是随彩云还是陪着月亮,自己也有点记不分明。

在梦中飞上仙境,不是学庄周化为蝴蝶的情景,

忘不了当年的友谊,想找陶潜叙叙旧以践约盟。

睡去了还是依依不舍,追随大雁南去无影无踪。

 好梦被惊醒,只有恼恨那不停鸣叫的蟋蟀声声。

清醒时她那深沉的一腔哀怨,能够对谁人倾诉:

满眼是冷烟败草,不平静的内心饱含无限深情。

 

译文: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

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