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方军
方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382
  • 关注人气:16,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吭高歌抗战歌曲的杨宗廉

(2014-01-12 15:19:55)
标签:

抗日战争

国军抗战将士

关爱抗战老兵网

建川博物馆

文化

分类: 国民党抗战将士

引吭高歌抗战歌曲的杨宗廉

20131213号笔者在建川博物馆采访到抗战老兵杨宗廉

 

引吭高歌抗战歌曲的杨宗廉

20131213会议中最右是老兵杨宗廉

 

引吭高歌抗战歌曲的杨宗廉

抗战老兵的粉丝都是中年人,青年人几乎没有。

 

引吭高歌抗战歌曲的杨宗廉

在建川博物馆,抗战老兵依次发言,唯杨宗廉老兵最活跃,还引吭高歌抗战歌曲。

 

杨宗廉今年90岁,身体健康,思维清澈。他在樊建川组织的研讨会上侃侃而谈,还引吭高歌。他唱的是当年在抗战部队时军人们最爱唱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感觉,抗战老兵杨宗廉真是个人物。一般来讲,垂垂老矣的抗战老兵中,很多人都是思维混沌、记忆模糊、谈吐不清、逻辑混乱、行动迟缓、疾病缠身、随时跌倒、老眼昏花的,而像杨宗廉这样的精神状态、健康状态的着实不多。

我去参会,不能一一去老兵家采访。所以,写此文也毫不出彩。我认为,没有亲眼看到抗战老兵的生活状态,就等于没有看到这位老兵的生活根基和精神根基。

我感觉,我自己目前出版的图书都是有“根基”、有“生命力”的。

比方《我认识的鬼子兵》、《最后一批人》、《最后的军统老兵》、《战争最后的证言者》、《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等等、等等。比方,我采访《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仵德厚时,我在陕西省泾阳县仵德厚家住了两个星期,天天和仵德厚老人一起放羊……。

——我认为,这样写出的采访记才生动、自然、鲜活,和有生命的活力。

 

因为,我没有机会去杨宗廉老人家采访,所以,引用“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对他的采访记录:

 

引吭高歌抗战歌曲的杨宗廉

侵华日军有高射机枪,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极累数年的。看他们这军用风衣?在今天看来,也是时髦、实用、实战的。

 

杨宗廉。192448日出生于成都。成都石室中学高中班学生。194410月加入远征军宪兵独立第三营437班。营长高瘦影,连长许昱,排长一个姓骆,一个姓刘,班长秦凤阳。
    
杨宗廉老人记忆特佳,谈吐不俗,饱经沧桑,独孤一人,甘愿奉献,以养老院为家,长期免费为小学生提供辅导,受他辅导的小学生如今已经是第四代人了。
   
杨老自诉:我所在部队特殊,主要担负保卫野战医院安全,调解伤兵之间和美国伤员以及医院之间矛盾。所在宪兵独立第三营部队12连担负保卫郑洞国将军驻地安全责任,杨宗廉所在连队负责当时医疗条件最好,医院范围最大的野战73医院。73医院当时设在缅甸南坎和八莫之间。73医院主要居住美国军官、中国军官和部分中国士兵。本来73医院不治疗士兵,因为士兵是主要伤亡对象,太多,因此有部分士兵也就在转到了73高级野战医院。其余的25野战医院、44野战医院都是专门救治士兵的野战医院。
   
我所在的连队在当时被称之为最文雅、脾气最好、最有知识的部队,所以被调去保卫73医院、协调医院中伤员之间的矛盾。由于美国伤员、长官伤员的治疗和伙食都要比中国士兵好得多,特别是美国军官的伙食和治疗条件更是好得多。每次吃饭因为是大食堂,分配伙食,都能够够看见,由此产生的矛盾很多。士兵脾气不好,经常借助双拐打架。连队任务就是劝解、保证医院正常。
   
我出发到缅甸也是在成都皇城坝集合,凑拢够装一架运输飞机人数后,飞到印度进行短期培训,从新津机场起飞(新津机场当时叫旧县军用机场),记得我们起飞的前一天,旧县机场被日军飞机轰炸,军民连夜抢修,保证了他们顺利起飞。
   
我和陈鸿逵是同学,和他一样,家里人不准去,我们偷偷报名,都是到了昆明以后才写信通知家人。那个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所以毅然参军。
生活状况:杨宗廉目前居住在雅安市社会福利院,每月退休金今年涨至1800元,前两年每月工资连交养老院生活住宿费都不够,想去成都参加抗战老兵聚会都无法成行。老人性格很开朗,大度,满足,心胸开阔,在艰难孤独一人的情况下,一直免费为他人提供义务教学,老人被当地人称之为“几何王”,教书时一直教授数学,练的一手好书法。老人有一个女儿,定居国外。

 

以上,为“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对杨宗廉老人的采访。

 

2014-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