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敬礼,永远的英雄耿谆 林汉京

标签:
转载 |
分类: 国民党抗战将士 |
图1:
2012年9月3日,中国人民纪念胜利的一天。
就在67年前,华夏民族一洗耻辱从此屹立,
神州大地破旧立新,蒸蒸日上,辉煌灿烂。
仅仅在5天前,一位99岁的世纪老人与世长辞,
他的脸上没有痛苦,神情是那样安然。
他没有给家族后人留下多少钱财,
却给中华大地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就是我们的抗日英雄——耿谆,
他的名字令他的同胞敬仰,令他的敌人胆寒。
英雄享年99岁,离百岁仅差70天。
百年的历史,是苦难而辉宏的诗篇,
在那里,
描画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无限的爱,
镌刻着他对敌人不屈的意志,不灭的尊严。
忻口山、中条山、怀仁县、娘子关,
那里有他身背大刀行军杀敌的身影,
八路军是他的友邻,郝梦龄是他的长官(注1)。
洛河畔、城东关、西下池、火车站,
他受命率连队弟兄们据守阵地前沿,
抗击敌坦克的武器竟然只有集束手榴弹。
敌人炮火把工事掀翻,耿谆身中数处弹片,
英雄不倒,无援死战,那管军装被鲜血浸染。
一颗罪恶的子弹,再把连长的腹部贯穿。
英雄倒地,恨无力再战,洛阳城失陷。
军人被俘,强掳至花冈遭受奴役熬煎,
揭杆而起,拼死暴动只为维护作人的尊严。
劳工的血泪,染红了冰凉的花冈河水,
英雄的壮举,在倭寇的巢穴中把东瀛震撼。
雄鸡报晓,日本战败英雄幸被盟军解救,
回到祖国,老人埋没英名在家务农耕田。
七 次 赴 日 本,率劳工勇做第一民间索赔人,
拒绝“救助”金,痛斥鹿岛顽固不赔偿、不道歉。
英雄在战场,是万夫不当的战士,
英雄对敌人,意志犹如钢铁一般。
英雄在家乡,是和蔼可亲的老人,
英雄对人民,呈无限大爱之情怀。
耕耘笔墨,耿氏书法“天道酬勤”独具魅力风采,
讲述历史,感人演讲“勿忘国耻”教育青年万千。
心系天下,义卖捐款“上善若水”奉献人间爱心,(注2)
欣逢盛世,老人放歌“爱我中华”喜看沧桑巨变。
一位老人的百年,一个英雄的风范。
耿谆,你的名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经典,
耿直豪迈,面对强敌和利诱,你如鲁迅那样横眉冷对,
谆厚慈善,面对国家和同胞,你如同炭火一样温暖。
我们以你为骄傲,以你为学习的典范。
老人驾鹤已去,我心悲痛,独自落泪几遍,
老人和我结识,给我教诲,魂牵梦绕十年。
我多想再和老人重返一次杀敌的战场,
多想再看他的容颜,再聆听他的讲演。
然而这样的现实已经过去,犹如风消云散。
就让我在心中畅想,在回忆中怀念,
一位老兵、一位父亲、一位英雄给我的嘱托:
“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懂得,爱国是天职。
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我们的幸福和尊严!”
再见,耿谆,你的音容留在朋友的脑海里,
从祖国的城乡到大洋的彼岸;
敬礼,耿谆,你是永远不死的英雄,
你活在我和千千万万同胞的心间。
让我吹响英雄一生最爱的军号,
那号音与老人的英灵一同在召唤:
努力奋斗吧,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英雄耿谆永垂不朽!
后记:我与耿谆有着10年的忘年交。他曾经给我以师长一样的教诲,也曾经给我父亲一样的关怀。我也为能给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宽慰。在这十年里的每一个佳节,我们都互致问候,每一个中秋我都会给老人寄上一份产自北京的月饼。但是今年的中秋节,老人不能再品尝北京的月饼。
几天来,老人的辞世使我的心情沉痛,暗自落泪,老人那伟岸的身躯不时闪现在我的眼前,老人那爽朗的笑声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同学好友发来短信,对老人的辞世表达沉痛的悼念,也有朋友提醒我,应该为老人写些文字,以表达纪念之情。
可是,几天来我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在8月29日只想到请朋友带给老人一盒茶叶和一封慰问的信函,里边装着我登上狼牙山的照片,却没有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哪怕是为前去看望老人的朋友提前告知一下,我也能够及时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呀。8月30日的晚上,我的手机莫名其妙自己转到“飞行模式”,以至于没有接到朋友发来的短信,直到第二天才得知为老人送行的追悼会即将开始。一切都为时已晚,不能再见到老人一面并为他送行,成为我此生极大的遗憾。
夜深了,但我睡不着。就在此,我自己的博客写上一首纪念的诗歌吧。我知道,我的老人喜欢我的诗,呜呼!那一首“老兵战场又重来”竟成为我和老人合作的绝唱。(注3)
希望老人能在天边听到:学生汉京想你!
注1: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注2:老人抱病为中国四川汶川、云南盈江和日本地震灾区义卖书法作品,详见本人《耿谆的慈善义卖》等文。
注3:2005年5月,我和王留柱老师、央视摄影记者等人陪同耿老至洛阳重游抗日战场,老人找到城东关火车站战场。车行洛阳城,老人和我共同创作七言诗《老兵战场有重来》;2005年9月,洛阳日报再次接老人重游故地,老人找到另一处战场洛河西下池;老人欣慰,把此诗书写赠送洛阳日报社:
耳旁似闻军号声,昔日同袍今安在?
金鸡高唱东方白,华夏盛世煊显赫;
喜看春光无限好,古都处处牡丹开。
图2:8月29日托朋友捎带给耿老的信件。写信的时候没有得知老人已经在一天前故去了。
图4:友人在8月31日感到耿老追悼会的现场,把受托捎带给耿谆老人的信、照片和茶叶交给耿谆的孙子。感谢方晓松先生(右1)的帮助。右2是王留柱先生。
http://pic.lyd.com.cn/0/10/23/48/10234815_804864.jpg
图5:耿谆老人为《洛阳日报》题诗《老兵战场又重来》。
http://www.chinaqll.com/UpLoadFiles/jydzm/2009-5/2009051910105523702.jpg
图6:耿谆重访洛阳保卫战故地,左3是王留柱先生。
http://cn.yimg.com/sp/20050713/bjxindaily/news-20050713-0749-10.jpg
图7:2005年耿谆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题书,托笔者(右)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