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涓涓细流
涓涓细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13
  • 关注人气: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2011-09-28 08:02:25)
标签:

前置性作业

杂谈

分类: 课题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是为了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诸多问题而进行的策略思考和实践探索。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我校进行了前置性作业的研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校进行了“如何设计好课前小研究”的精心研究,通过融会贯通课本的知识,让新的知识不再孤立化,然后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学生探索新知识,并把探究的新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巧设课前小研究作业,让学生轻松地“先学”,是我们不断探索前进的教学航标。

关键字:前置性作业 主体地位 探索新知

    我校的课题《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是从生本教育延伸出来,又升华为新的实践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新的突破。紧紧围绕课题中心,深化实验研究,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推动该实验课题从理念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变。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该课题研究内容丰富有成效。为了总结经验,不断把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推向深入,现将该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以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了问题分析,结合突出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角度

    1、加强对教材研究的能力。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研究要清、透、到位,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存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但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加强课堂实施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地方,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好课堂的有效时间,可是课堂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就给前置性小研究提出了必要的要求。

(二)学生角度

   1、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前不会主动预习,课堂学习盲目而被动,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没有主动发问的意识,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交流,不会合作,教师让发言,浅尝辄止;教师让合作,不知所措。

  3、学习习惯。课前不能进行有效预习;课堂上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主动的发言;课后不能进行及时复习与巩固。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整个学习过程高耗低效。

针对以上教与学的突出问题,我校确立了“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从不同侧面选取不同的关注点进行过深入研究,并着重从“如何设计好课前小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促进学生的学和课堂的高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以“如何设计好课前小研究”推动教学。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本领,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感受成功,逐步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获得最大的主动权,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问题即课题,科研变常规。

    为了把该实验课题做好,切实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我们课题组提出了“问题即课题”和“科研变常规”的工作思路,把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课题研究思路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前小研究就成了重要环节。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前置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以布置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

课前小研究形式:

    1、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用在书上作批注、作记号、提问题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业在书本上完成。

    2、学校印制了符合课题研究的开放性小研究本,让学生在小研究本上完成前置性作业。并把所研究的知识积累起来。

    3、让学生完成前置性知识小研究表的方式。

前置性作业的检查:

    1、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利用资料是前置性作业完成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辅导孩子如何在网上寻找资料,并懂得如何筛选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老师在布置完前置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3、对认真完成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开始没有认真完成的小组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引导,积极扶持。也可以安排前置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帮扶这些同学,逐渐达到人人养成认真完成前置作业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及问题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课堂教学呈现可喜变化:

   (1)有了前置性小研究,上课时,学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展示、主动提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

   (2)学生通过课前的小研究,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初步掌握,使课堂能在高起点上进行研究,使学生的思路开阔。

   (3)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前置小研究与汇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局面。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学生掌握了“前置性小研究——课堂交流、汇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学习大路,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学生亲身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教师可以把精力用于更高层次的引领。

  3、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学生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很多问题,且思路很多,方法很多,让学生自己体会方法的繁琐和简单。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建成,但只是“粗线条”地呈现,在教学细节上还要加深研究。

  2、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如何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不能单单是学习知识的再现或者超过学生的思维范围。

  3、部分学生预习不到位,作业完不成。家校携手和对学生的纲性化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课题研究的今后打算

   1、加强前置性小研究的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教学常规,把数学学科的教学分年级、分环节进行研究,使该课题研究更加深入具体。

   2、通过同课异构充分的体验课前小研究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加深,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力。

   3、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多读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让教师从书中汲取丰富的教育科研理论,从书中学习如何有效运用,使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前进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