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家长妈妈儿童心理学家新加坡 |
分类: 精彩周末版 |
(图片选自网络)
本期专题:妈妈如何面对孩子交往困难
作者:高蕾
★场景:在外是老虎
“戴那顶黄色帽子去幼儿园。” 妈妈对孩子说。“不,我喜欢红的。” 孩子表示反对意见。“不行,只有你一个人戴红色的。”妈妈坚持。在妈妈的坚持下,孩子只好戴着不喜欢的黄色帽子去了幼儿园。他发现另一个小朋友戴着红帽子,就为难起他来,并且带领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欺负他。
>>分 析:
孩子终于听了妈妈的话,勉强戴着黄帽子去幼儿园了。可是内心非常不满,所以他用妈妈的方式开始为难起小朋友来了。显而易见,孩子的心理是前后自相矛盾的。这是感情在作祟,对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怀有嫉妒和怨恨的心理。
>>为妈妈支招:
妈妈那种因为只有你与众不同,所以不许戴的理由是错误的。服装也好,随身带的用品也好,要根据个人爱好而定,要承认这种自由。当然,出于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要求孩子戴黄帽子的规定例外。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须耐心说明理由,让他听明白,想得通。当孩子毫无理由地被强求保持一致的时候,就会找别的孩子发泄他的不满。这是孩子欺负人的一种类型,应该引起家长注意。
★场景:在外是豆腐
“你真是个窝囊废!”妈妈向受了欺负的孩子说。“……”孩子不吭声。“人家打了你,你就应该打他。”妈妈更生气了,不禁吼起来。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孩子都低着头,一声不响。
>>分 析:
受欺负的孩子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回到家里向妈妈诉苦:昨天小强对我如何;今天阿义对我如何。这种类型的孩子,多半不是真正受欺负的孩子。也就是说,从客观上看,他不是受欺负的对象,有一点小事,他就觉得受了欺负。另一种类型是真正受欺负的孩子—他虽然有时也向家长诉苦,但更多的是表现出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的神态。
>>为妈妈支招:
孩子被欺负,大多数发生在幼儿园,家长看到的时候很少。因此,家长能够照顾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留心下述两种情况:对第一种类型的孩子,不要认为他是受欺负的孩子,为他担心,把他关在家里自己带他玩,这些做法都会产生反效果。对于这种孩子,应该改变平时“温室里的花朵”的教育方法,不能只让他与家长生活,应该让他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他的抵抗力。对第二种类型的孩子,则要请求园方出面积极采取具体措施,扭转孩子受欺负的局面。
★场景: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
“你在幼儿园说话要大声些。”妈妈对宝宝说。“是大声的嘛。”宝宝有些不满意地嘟呐。“撒谎,老师都告诉我了。”“……”妈妈很苦恼。她不明白,在家里声音洪亮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怎么就成了“小绵羊”?
>>分 析:
“我想大声讲话,可怎么也说不出来。也想玩个痛快,可就是不行。”这就是孩子的心情。问题在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幼儿园。一回到家,他说话的声音大了,身体也运转自如了。为什么在幼儿园和在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是因为孩子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心理压力太敏感,有一种压抑感。也就是说,由于紧张,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都受到抑制。在家里没有压力,身体里的能量当然就能自由地释放出来了。
>>为妈妈支招:
妈妈首先要停止对孩子的鼓励和催促,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因为幼儿园集体生活形成的心理压力不是孩子对抗得了的,所以孩子应该做的就是培养他对这种集体生活的承受力。
具体做法是和幼儿园的老师商量,请他们协助找出一个性格老实、内向,以及具有“在家是老虎,在外是豆腐”这种倾向的孩子,把他的家长介绍给你,让这两个孩子互相往来。今天在这家吃点心,明天在那家洗澡,让他们生活、游戏在一起。因为彼此都是内向性格,两人都能得到人际关系的基础训练,培养起抵抗力。另外,请幼儿园把他们两人的座位安排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对集体生活的压力逐渐获得抵抗能力。
★家长该如何帮孩子交朋友
如今,“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正像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所说的那样:“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张白纸,一切图案的涂抹,都是家长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人际关系技能也同样如此。那么,家长该如何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教给孩子呢?
>>从基础开始
儿童心理学家勒纳.屠阿说,我们应该从最普通的基础开始,教孩子说你好、请、谢谢,以及回应的话。也就是说,要从最基本的开始教起。孩子常模仿他们看到的社交习惯和方式。其中,他们最易学到的是家长在家里接待来访者的习惯和方式,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孩子听家长讲话时会不耐烦,喜欢打断家长的话,让家长分享他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和孩子谈话时,家长应该采用轮流讲话的方式,要多听他讲话,而不是向他训话。
>>怎样谈话
餐桌是家长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家长应尽量讲些随意的话题,如“这个周末我们想干什么?”如果孩子没有提议,你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好还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他放在旁观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
新加坡心理健 康博士特丽萨.佛格说:“笑话会点燃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欢快的心情,使其无拘无束。总之,应允许孩子谈论他们喜欢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你也可以同孩子多谈谈关于感觉的话题。孩子在交谈中常想把自己的感觉讲出来,父母也应该经常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讲给孩子听。
>>克服害羞
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这是他们交朋友的巨大障碍。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份害羞的倾向。
非常严肃的家长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说话结巴。这时家长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愈演愈烈。家长的不断唠叨或用高压手段纠正孩子,只会使他更加恐慌。其实,任何威胁行为,如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不仅不会对孩子有丝毫帮助,而且会使他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
保护害羞的孩子不是代替他讲话。有些父母在医生面前常代替孩子回答问题。新加坡治疗学家露立方博士说:“无论何时,父母都不要越俎代庖。”
怎样克服孩子的害羞心理呢?家长循序渐进地带孩子去社交场所能够帮助他解决胆怯心理。例如,母亲可以把女儿带到某个集会,或带到公园,把她介绍给别的孩子,并建议女儿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对方看。
你也可以让孩子在同伴中放松自己。先让她认识的一些人,或请几个她可信赖的人——友善的邻居、愿意帮助人的叔叔,尤其是朋友的孩子,请他们慢慢接近你的孩子。总之,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会使其害羞的性情彻底转变。
>>让孩子担当角色
……
更多精彩请关注《手机报-育儿天地》周末版!
>>订阅方法:发送YE到10658000即可订阅中国移动《手机报-育儿天地》,6元/月,每周6期。
轻松、快乐、科学育儿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