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周末特稿)
(2009-04-08 20:51:04)
标签:
远离手足口病阻断病源宝宝健康育儿天地 |
分类: 精彩周末版 |
自从去年春天,手足口病气势汹汹地侵袭中国大陆,夺走了26名幼儿生命后,国人闻手足口病即胆战心惊。没想到,今年春天,手足口病又悄然袭来,到今年3月27日,全国已有4万多幼儿得了手足口病,并有数名孩子被手足口病夺去了生命。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虽然许多人对它感到陌生,但手足口病其实像普通感冒一样,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很多时候,恐惧往往是因为对一件事物的不了解。今天,让我们揭开手足口病的真面目,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真面目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肠道病毒家族的老幺是元凶!
肠道病毒家族成员众多,非常庞大。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它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元凶。在公元前1300年的埃及浮雕上,刻录着它的最早的犯罪档案:年轻祭祀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袭后得了脊髓灰质炎,他的一条腿因此而萎缩了。
肠道病毒被依次排序编号到71型。由于72型病毒已被病毒学家划入甲型肝炎病毒,因此肠道病毒的家族谱系到71型画上了句号。
1957年,加拿大医生首次报告了手足口病。他在报告中指出:手足口病主要威胁儿童。患儿一般先是口角痛、嗓子痛,然后手、脚和口腔出现红色斑点。这种斑点看上去不像蚊子叮咬过后留下的,更不像水痘。
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手足口病的斑点主要分布在手、脚以及口腔上。而且斑点还能恶化成小疮。戳破后,其中会流出微浑的液体,里面便含有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肠道病毒。
1958年,加拿大医生罗宾森从手足口病患者粪便中分离出CoxAl6,即柯萨奇病毒A16型。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能够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医生在一名9个月大的脑炎患儿的粪便中首次分离出一种新型的肠道病毒,这种病毒就是肠道病毒的老幺——肠道病毒71型(EV71)。正是这种病毒,造成2008年3月安徽阜阳多名儿童死亡。
从此,揭开了手足口病的真面目!
●一根针尖上可以容纳超过3亿个EV71黑天使!
EV71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为A、B、C三种基因型。EV71极其渺小。中世纪的哲学家曾热切地讨论过,一个针尖上,到底能够站上多少个天使一起跳舞?如果我们把EV71当作黑天使,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在一根针尖上可以容纳超过3亿个EV71黑天使一起跳舞!
EV71既不是单细胞的有机体也不是多细胞的生物体,它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复制,然后感染别的细胞。由它导致的手足口病只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一般在7至10天内便会痊愈,也不会遗留并发症。可是,为什么这种只是像普通感冒一样的肠道传染病,会像流感一样,多次在全球兴风作浪呢?
结论只有一个:因为人们对于EV71等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了解,给它开了通道,让这个并不强大的非恶性传染病危害人类。
●EV71“犯罪档案”大调查
1969年:美国首次发现EV71后,澳大利亚和瑞典也相继出现EV71流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出现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超过750例发病,149人致瘫,44人死亡。
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也经常发生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1973年和1978年:日本两次流行手足口病均由EV71引起;
1997年至2000年:日本再次发生由EV71引起的流行手足口病。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数月内就有29位病人死亡,其中多为不到2岁的儿童。
1998年3月至12月:手足口病在我国台湾地区大规模流行,官方报告患者近13万例,而民间估计实际患儿数字可能超过100万。405个重症病例中,近20%的患儿死亡,5岁以下的重症患儿全部死亡。
1987年:我国香港地区发生过手足口病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个死亡病例。
1981年:我国内地第一个手足口病例发生于上海。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内地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
●EV71在全球的分布特点
科学家把EV71分成A型、B型、C型。A型病毒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传播,B型和C型在远东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现在除了南极洲外,其他大洲均有过EV71流行的报道。
●造成患儿死因的是延误了时机
以台湾为例,那些死亡儿童无一例外,都是在高烧2至4天后才被送入医院,一般入院不足24小时就会死去。解剖尸体发现,EV71病毒已经侵入患儿的大脑,这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已无回天之力。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这种疾病不了解,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手足口病的误区和防范措施
●手足口病就是口蹄疫
由于国人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甚少,有为数不少的人以为手足口病就是口蹄疫。虽然这两种病患病部位都发生在口腔、手指和足趾端,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传播途径完全不同:
口蹄疫病毒来自于家畜,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只有发生兽疫后才有可能会传染给人类。
手足口病的病毒来自人类,“病从口入”用在它的身上最为贴切。接触病人,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呼吸道传播都是它的传播途径。
●防范已知的病毒,一般人会先想到疫苗。但是,EV71目前仍没有有效的疫苗,因此只能从人类应对病毒最根本的经验入手,切断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第一环节: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已患此病的患者。在发病1~2周后,患者咽部仍能排出病毒,3~5周后,粪便中也仍可能排出病毒,疱疹液则更含有大量病毒。因此防治此病首要便是隔离患病者,让患者在家休息,减少外出。同时对患者污染过的日用品进行消毒,对粪便等排泄物撒入漂白粉浸泡。
第二环节:EV71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防范这个环节,关键是做好环境、食品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第三环节: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卫生部新近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强调说,“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聪明妈妈这样做:
1.为了不让宝宝受到这种疾病的戕害,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游玩,同时还应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
2.不应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成人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儿童万一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言语迟钝等大脑症状,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轻症患儿家长这样做: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来说,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目前此病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若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还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
手足口病与流感一样,有流行季节,好发于夏秋季节,手足口病病毒的发作常在六七月份达到顶峰,目前我国的手足口病的疫情提前了,这也意味着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病例可能还会增加。
对待这种疾病,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没有必要无理性恐慌。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3月份,我国手足口病的死亡率曾一度高达11%,但今年3月的死亡率已经降至0.002%。
★特别提醒:
和麻疹等一样,手足口病也是春天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而EV71病毒只是肠道病毒的一种,真正确诊出来的并不多。每年都有类似的病历,多数症状都比较轻,一般情况下,5~7天可以自愈,家长们不必恐慌。手足口病主要经过口、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家长们教给孩子们好的卫生习惯是必要的。
●关于洗手剪指甲:
孩子应多多洗手,不仅饭前便后洗手,每次进食前都要洗手。
有的孩子也应改掉吃手和咬指甲的习惯,家长可用形象的语言作为提醒,对于咬指甲的宝宝,可查一查是否缺锌。当然,宝宝的指甲也应经常剪,他们常出现的蛲虫,也可通过指甲传播。
●关于玩具清洗:
对于非绒毛类的玩具,可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幼儿园中的毛绒玩具可用紫外线照射。
●关于宝宝外出:
可准备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以及儿童用消毒湿巾。
夏初季节,宝宝容易出现拉肚子的现象,不要给宝宝吃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应以新鲜和清淡为主。
●家长不要成为传染源
想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千万不要忽视切断成人的感染源。建议家长回到家里后能换上干净的家居服,并用消毒液清洗双手,然后再和幼儿接触。切记,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抵抗力比较强,或因曾经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力,因此不会发病。但在接触孩子的过程中,却能把病毒传播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给孩子喂食的过程中,更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本刊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