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兴趣班的三大行动方案(下)
(2009-02-20 15:09:42)
标签:
《育儿天地》三大方案兴趣班友童独家周末版育儿杂谈 |
分类: 精彩周末版 |
方案三:善待孩子,允许放弃
★思考孩子不想学的原因
在兴趣学习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再学了。此时,家长在财力、物力、精力等方面都投入巨大,往往难以接受,更担心从此会让孩子养成轻易放弃的习惯。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兴趣容易发生变化,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孩子到8岁以后,智力、意志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才能发展得相对成熟,在此之前,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兴趣不稳定是非常正常的。此外,孩子也容易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影响,这些都和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当孩子不能坚持兴趣学习时,家长首先要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想学?是真的没有兴趣了,还是其他原因,比如: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不适合孩子;学习难度增加,孩子感到吃力;反复的练习太枯燥、或者没时间玩等等。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随时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帮助,而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强制孩子继续学习。
★只要快乐,不要苦练
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王丹曾经在新浪亲子中心的访谈中谈到,国外孩子学艺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强调快乐,不强调苦练。而中国孩子苦行僧式的学琴太多了,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其实,小孩子学艺时,最需要让孩子多尝到甜头,例如:平时把孩子练习的过程录下来给孩子看,或者为孩子开“个人演奏会”,让孩子在亲戚朋友或小伙伴面前展现本领,如果孩子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小伙伴的羡慕,能让孩子体会到付出后的成就感,这些会帮助孩子在兴趣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增加积极性,帮助孩子在适当的努力下把学艺坚持下去,并且从中获得快乐。
此外,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孩子学习才艺的过程中,给孩子提供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学习和交流表演的机会,比如定期聚会,大家轮流展示和表演,让孩子通过和其他小伙伴的对比感到不足,也会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效果。
还有一种造成厌学的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孩子。此时要及时解决问题或结束课程,不要等到孩子已经产生厌倦情绪,主动提出放弃时,再采取措施。在挑选兴趣班的时候,别盲目相信机构的宣传,尤其是一些利用名人知名度办的班,其实授课老师往往不是名人本人,不一定质量高。最好提前考察一下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学方法,避免让孩子参加灌输式、纪律严格、竞争强压力大的兴趣班,尤其要避免参加为考级而举办的兴趣班,因为如果是以考级为目的,老师和家长的心态都难以平和。
★放弃兴趣学习并不表示放弃兴趣
如果确实是孩子没有兴趣学下去了,不管是真的没兴趣还是暂时失去兴趣,这个时候,首先请善待孩子,请不要把孩子的放弃上升到人格问题。小巫曾经在《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书中说:“坚持是勇气,放弃同样需要勇气。或许他将在不断的试探中找到自己的热爱。”
小巫认为:“让孩子选择兴趣并坚持学习下来的最佳年龄是八岁以后,甚至等到十一、二岁都无妨。很多学龄前儿童无法掌握的动作,学龄期儿童则不费吹灰之力;那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已经建立得比较牢固,受到挫折不会轻易否定自己,也不会为了讨好家长而去学习。家长如果逼迫、代替孩子坚持,很容易泯灭孩子的兴趣,破坏亲子关系。”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放弃兴趣学习并不表示放弃兴趣,家长依然可以在这方面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比如为热爱音乐的孩子提供他喜欢的音乐光盘、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或者为孩子寻找一个更适合的老师,如果孩子的兴趣还在,也许过一段时间,孩子会主动提出继续学习。
(文: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