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霜叶尽红
霜叶尽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286
  • 关注人气:2,6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2018-08-09 10:15:25)
标签:

捐赠

梁世平

王桐发

西洋玻璃

文字

分类: 游记展览摄影
     人类使用玻璃材料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古埃及人发明内核成型技术制作第一件玻璃容器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器物使用功能基础上的艺术美感。
     十九世纪是玻璃艺术史上手工制作和工业化生产并存的重要时期。玻璃制作风格多彩多样,流行追赶时尚潮流的风尚,呈现出对不同历史时期造型、装饰图案和技术的大胆挪用与借鉴,即折中主义。很多产品通常并没有很强的实用功能,更多是具有装饰特征的奇妙组合。制作工艺方面,虽仍以手工吹制为主,但由于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介入,欧洲的玻璃工厂试图通过不断变化产品类型来满足人们追求奢华颜色造型和肌理的时尚需求,故手工吹制,模具吹制和模具压制成为这一时期玻璃产品的主要成型方式。装饰工艺方面,采用车刻、镀金、描金或是釉彩工艺,并出现多种融合的装饰方法,以达到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文字来源博物馆)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白套蓝透明玻璃洒金鹦鹉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镀金玻璃葡萄纹烛台      波西米亚或欧洲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蓝色  烟灰色  镀金玻璃镶红蓝宝石酒杯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摩洛哥风格玻璃画珐琅几何锦纹瓶     英国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红套白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盘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带盖玻璃画珐琅人物图瓶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初透明玻璃画珐琅纹风景图水具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白套蓝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二十世纪早期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胆瓶      英国    二十世纪早期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绿色玻璃描金玻璃画珐琅春草纹瓶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淡绿色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美国     二十世纪早期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黄色镀金刻面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镀金玻璃花卉纹瓶    英国   十九世纪末   八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二十世纪早期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英国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镀金玻璃画珐琅麻雀图花口瓶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描金玻璃画珐琅罂粟纹瓶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半透明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半透明粉色镀金玻璃画珐琅几何花叶纹瓶   欧洲     二十世纪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杯      二十世纪早期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紫色描金玻璃画珐琅洋菊纹瓶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描金不透明绿色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镀金玻璃画珐琅玫瑰纹瓶     英国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琥珀色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水杯    英国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天蓝色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碗碟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钻蓝色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花插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套紫车刻镀金玻璃高脚杯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波西米亚玻璃以车刻工艺闻名于世,19世纪始在透明玻璃表面套色,并进行车刻,一时颇为流行,可在颜色玻璃与透明玻璃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在装饰镀金和描金图案,足以表达欧洲玻璃富丽华贵的风格。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天蓝色镀金多棱玻璃画珐琅花叶纹鱼缸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镀金玻璃画珐琅图花纹手帕形盘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淡绿色镀金玻璃画珐琅菊花纹套具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红宝石色刻面玻璃瓶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后期


        最早关于红宝石玻璃制作方法信息出现在1612年意大利传教士奈里出版的关于玻璃制作的书籍中,1679年德国人根据奈里书中的信息,使用了少部分的金子进行着色,成功研发了红宝石玻璃,之后红宝石玻璃在欧洲盛行。中国清代造办处玻璃厂的红宝石玻璃配方,同样来源于欧洲,由传教士带入宫廷。以车刻的方式加工红宝石色玻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将玻璃视作一种模仿其他宝石材料的认知。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粉套白玻璃画珐琅花卉纹荷叶口瓶   英国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琥珀色描金玻璃画珐琅银着色花卉纹瓶    欧洲    十九世纪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洒金千花玻璃图花纹瓶     二十世纪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玻璃珐琅彩西洋女子图瓶   英国   十九世纪后半叶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仿陶瓷玻璃珐琅天使图瓶  英国    十九世纪后半叶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透明套紫色镀金玻璃画珐琅朵花纹高脚杯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组图)


     粉红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台灯  波西米亚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著名实业家王桐发先生侨居美国二十年,一直不忘家乡的发展建设,并以多次善举践行对家乡经济文化事业的支持。此次,王桐发、梁世平夫妇向博物馆捐赠西洋玻璃珐琅器70件套藏品时代跨度二百余年,地域跨欧美西亚,其中不乏名品佳作,一定程度展示了西洋玻璃珐琅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水平。一件件国内罕见、工艺精湛、造型丰富的玻璃器,凝结了王桐发夫妇的心血。该展览,给观众送上了一股赏心悦目的视觉新风,体现了西方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文字来源博物馆)

       注:由于玻璃制品反光,拍摄效果不太理想,与展品的实际色泽略有差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