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那颗如金子般闪亮的心
(2012-06-17 08:04:49)
标签:
安康花生米类风湿关节炎生父纸包 |
分类: 情感伦理 |
小时候,某女士的姥姥看到她时总会怜惜地说“这孩子命苦啊!”她当时就特纳闷,有什么可苦的,她倒觉得自己比别的孩子还幸福。别人家的孩子还会因为淘气挨打挨骂,而她的爸爸从来都没呵斥过她,更别提打她了。她的爸爸整天都是乐呵呵的,对谁都那么和气,街坊邻居没有不说他好的。她知道爸爸宠她,所以她经常跟爸爸耍赖,五六岁了,出门还不自己走路,多远都让他抱着。
虽然她平时也听到过邻居叨咕闲话,但真正知道自己的身世已经是上中学的时侯。有一天,她姥姥跟邻居聊天时以为她睡着了,其实她一直在悄悄地听。姥姥说:“这孩子就是个‘苦瓜’啊,苦瓜蔓儿上长不出甜瓜来。她妈怀她时,她爸就得了重病。算命的说,如果生个男孩,他爸的病就会好。结果生出来是个女孩。她爸的病越来越重,把所有的邪火都撒在这个孩子身上,有事没事的就打孩子,这孩子刚一两岁,把一辈子的打都挨了。后来她爸病死了,她3岁随她的妈妈改嫁到了这家。”知道了自己真实的的身世,但某女士却没太往心里去,因为继父比生父对她都好。
她的继父是理发师,为了养活家里的几个孩子,没白没黑地在外面干活,几乎没见他哪天休息过。节粮度荒那几年,继父每天坚持去干活,家里的食物都是尽着几个孩子吃。他忙累了一天,进门从来不抱怨,还特别高兴地把孩子们招呼在一起,从锅里拣出孩子们掰碎吃剩下的窝头块儿,从大到小在桌上一字排开,笑嘻嘻地说:“你们看着啊,爸爸是从大到小消灭它们呢,还是从小到大消灭它们呢?”常常是在孩子们开心的哄闹声中,继父把一块块碎窝头吃到肚里充饥。就是这样,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年幼的孩子们从来没觉得日子苦,反而都是些充满欢笑的记忆。
继父没受过什么教育,文化水平很低,但他就是有能力让这个家温暖有爱。如果只是她一个人说继父好,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记忆有偏颇。那时,大杂院的邻居总用一句话调侃她继父:这人对孩子好得呀,就像八辈子没见过孩子似的。他对待自己亲生的和妈妈带过来的孩子都一样好,让她和哥哥在这个家庭中从来不觉得委屈。她哥哥最初没有跟他们一起过,因为她生父病故后,奶奶不愿意让男孩随她妈改嫁,就把哥哥留在自己身边。有一年家中有什么事,奶奶就让哥哥到她家住了一个月,临走时哥哥哭着不愿离开,被奶奶强拽上火车。列车乘警看见一个男孩痛哭着用头撞车窗,撞得满头都是包,就赶来询问,知道缘由后谴责她奶奶太自私,为了传宗接代竟让骨肉分离。在那位好心乘警的规劝下,火车即将开动的一刻,哥哥又回到他们这个清苦却幸福的大家庭。一个让孩子如此留恋的家庭,就说明这个家有多温暖。她的继父不只是爱自家的孩子,邻居有个男人一喝醉就打孩子,他劝阻不了,那孩子在外面哭,他心疼得躲在自己屋里掉泪。继父的那种善良是发自骨子里的,是无私的。
某女士结婚后,当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才更感受到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的伟大。他对孩子的那份爱,那份细心,不是常人能及的。继父说孩子太小上幼儿园受罪,就执意拖着带病的身体帮她照看孩子。在病痛的折磨下,他走每一步都很艰难。有一次,她下班时看见他左手拄着一根棍子,右手端着孩子的便盆蹒跚地过马路。所有的车见他都停了下来,看他一步一挪地慢慢蹭到马路对面,临街住的街坊开玩笑说:他这一过马路啊,比红灯都管用,所有的车都躲着他。听着这句玩笑话,某女士的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了,这条短短的常人只需走几分钟的路,继父要艰难地走上半个多小时。每天往返几次,只为及时把孩子的大小便倒到公厕去,不让家里有味儿。每次想到他蹒跚的背影,她都特别难受。
继父的爱是无声、细密而无私的。天气凉时,孩子吃的水果都是他放在胸口用体温焐热。记得有一次,她没吃晚饭就赶着去上夜校,继父从屋里追出来,塞到她手里一包东西,说是让她上课前垫补点。等她急匆匆赶到教室坐下来,看着手里那个用报纸包得松塌塌的纸包,心里就有些难过,因为继父的手关节变形到几乎不能打弯,连个纸包都裹不紧实了。她一层层打开纸包,当一粒粒白白的、圆圆的花生米展现在眼前时,她的眼泪“哗”地就流出来了。继父肯定是怕她剥花生影响上课,就在家一粒粒剥好。那一节课,她根本没听见老师讲的是什么,坐在那儿,眼前出现的就是继父那弯曲得连筷子都拿不住的手,一粒一粒艰难地剥开花生,再用手掌捻掉花生米那层薄皮儿,小心翼翼地吹掉碎屑……她的眼泪落在那一粒粒白净的花生米上,那哪里是花生米啊?分明是一颗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