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诗人孟浩然“面试”得到的启示

(2010-11-09 08:41:31)
标签: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玄宗

王维

朝天子

分类: 杂谈

     孟浩然,唐代大诗人,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对科举,孟浩然却很不幸地落榜了。一向自视清高的孟浩然很失望。这一天,孟浩然做客王维府上,尚在郁闷的情绪中徘徊,万没有想到当朝天子玄宗皇帝突然造访。这对于科考失败却仍想求取功名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然而,面对机会,孟浩然却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退缩。一听皇帝驾到,他竟然一头扎进了床底,躲了起来。朋友王维忙于接驾,也来不及阻止。等接驾完毕,皇帝落座,王维岂敢欺君,毫无保留地将藏身床底的孟浩然“出卖”了。当然,王维完全是一片好心,不愿自家兄弟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王维在皇帝面前把孟浩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说此人才学非凡,诗文俱佳,是济世能臣,望皇帝明鉴。玄宗皇帝一听:“既是王爱卿推荐,那就让他出来吧!”

     孟浩然一幅衣冠不整的样子,一脸尴尬地伏倒在地,拜见皇帝。玄宗皇帝虽未责备,但第一印象多少会打折扣。玄宗皇帝面试孟浩然的第一道题是诗歌,这不正中下怀?要知道孟浩然的诗在当时早已得到公认。站在一旁的王维不禁暗自偷笑,一听皇帝要看自己的诗,孟浩然先前的紧张退去了不少,微微清了清嗓子,一张嘴第一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玄宗一听,就觉得味儿不对,旁边的王维也转喜为忧。

      这是一首什么诗呢?这首诗名叫《岁暮归南山》全诗如下: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当然是一首好诗,也可以说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但他在皇帝面试自己的时候把这首诗拿出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首怀才不遇的牢骚之作,大意是:不要在给北面的朝廷上书,我还回到南山破旧茅屋去,我本来就无才,难怪明主会见弃,年迈多病连朋友都疏远我了,白发频生真是岁月催人老啊,每天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眠。一旁的王维很清楚,孟浩然这回算是完了,玄宗皇帝哪还听得下去,“卿这不是污蔑我吗?是卿自己不来求仕,朕也未见弃卿啊!”面试结束。求职面试,最忌在考官面前说错话,一代大诗人孟浩然居然也范了这种不该范的错误,只好还归故里。

       我看了孟浩然“面试”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一个启示,学问在大,未必都会“说话”。“说话”谁都会,张口就来,问题在于是不是说对了话,孟浩然如果当时他面对皇帝,歌颂的是大唐王朝,歌颂的是当朝天子,或许他就会官运亨通,而我们则看到的是另一个孟浩然,一个好官。有些事的成与败,往往就在一句话上。比如,“就冲你这句话,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或者,“你这话我爱听,这件事我帮你办了。”相反,“同样的话,怎么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就不好听,让人反感”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会说不等于会忽悠,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话要说的恰到好处,让人听着舒服。尤其是在工作当中,很会说话的人有时能比得过实干的人,能力再强,不会表达自己的工作成绩,也许不会得到上司的重视,而能力不是太强,却会表达的人,上司也许会另眼看待,所以说,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在现实生活当中学会说话,在说话当中提高自己,别像孟浩然那样因为说错了话而毁了自己的前程。

 

 

                                                        

                                                    (故事来源每日新报稍作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救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