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悬疑世界
悬疑世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23
  • 关注人气:4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客·悬疑世界》第二期专栏——似水年华的悬念旅程

(2011-11-03 10:04: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悬疑世界专栏

社会派的崛起——郑辉

看完《谋杀似水年华》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悲伤也有喜悦。为秋收、田小麦的命运感到悲伤,为蔡骏回归现实笔触感到喜悦。蔡骏以往的作品,譬如《荒村公寓》带有灵异色彩、《天机》与《人间》带有奇幻色彩,而这部《谋杀似水年华》则更多地涉及到悬疑推理、青春、社会、爱情的元素。这是一部纷繁交织的社会派悬疑小说,故事由1995年的离奇谋杀案拉开帷幕,男女主人公从相识、牵挂、分离再到重逢,15年时光长河的点点滴滴印证了这份青春爱情,也带给诸多80后、90后集体的回忆。

长期以来,中国悬疑小说还只是青春类读物,大部分悬疑小说依然停留在装神弄鬼、血腥刺激的阶段。蔡骏早期的作品也不可避免有这样的局限性,但蔡骏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当很多作者依然与“恐怖”死嗑时,2005年蔡骏以着饱含悬念、文化、言情等元素的《荒村公寓》等作品一路畅销,引领了中国的“悬疑小说年”。

尽管《荒村公寓》略带灵异色彩,但这部作品并不血腥恐怖,相反,小说里有一段浪漫的、催人泪下的人鬼恋情。蔡骏的悬疑小说往往有浪漫的爱情故事,懂得写情感是件好事,因为很多悬疑作者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反而费心费力追求恐怖刺激抑或是新颖奇特的题材。惊奇的事物能令人眼前一亮,但远不如朴实更具生命力。从《病毒》到《荒村公寓》再到《人间》,看得出蔡骏在一步步跳出悬疑小说的局限,而到了《谋杀似水年华》,蔡骏已经可以兼顾到更广泛的读者群,不再局限于青少年读者,可以说,这部小说是成功打造悬疑小说全民化、社会化的第一步。

悬疑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个品种,它确实需要大众化、社会化。欧美的犯罪侦破小说、日本的推理小说等悬念题材的作品,都有着很好的大众和社会基础,甚至连奥尔罕·帕慕克这样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曾经创作过知识悬疑小说《我的名字叫红》。

悬疑小说的文学意义一直争论不休,它打破了“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理念,强调以精彩好看为硬道理。事实上,“诗言志”、“文以载道”只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观念,这个观念不能作为现今文学作品抑或是国外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若是非加上“言志”、“载道”和“批评社会”,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对文学的发展、对读者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当然,我们不能以好看、畅销论英雄,通俗文学还必须有着一定的大众和社会基础,必须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中国悬疑小说发展历史尚短,再加上市场浮躁不堪,很多阅历浅的作者在写作时会有意无意地落在刺激眼球的写法上,但《谋杀似水年华》的出版令人惊喜,它凭着扎实的文本告诉我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物命运的悬疑小说在中国是绝对可行的,而社会派悬疑小说也是中国悬疑小说未来的一大趋势。

追忆似水年华——上官午夜

新书写完之后,落得清闲的我断断续续读了不少小说,有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等日本作家的推理小说,还有蔡骏的新书《谋杀似水年华》。

按照以往的阅读习惯,国内悬疑小说我读得极少,很多悬疑小说喜欢玩鬼怪骇人、血腥恐怖,实在不合我的胃口!蔡骏的小说我读过几部,以往他的小说喜欢与历史文化挂钩,颇有知识悬疑的意味,这次的《谋杀似水年华》却风格突变,大行温情的、社会派的路线,还带有不少推理成分。

一桩15年前的离奇谋杀案改变了两个十三岁的孩子的命运,悲伤自此开始。年华似水的人生道路上,他们所经历的、所见所闻的许多事物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共鸣,正如小说开篇所写的:“1995年,邓丽君去世了。1995年,张雨生还活着。1995年,马景涛开始在电视上咆哮。1995年,很多人都记得《东京爱情故事》……”1995年,我们正在做什么?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互联网、还没有榕树下、还没有新概念作文大赛……1995年,青涩年华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梦想?绝大部分人可能忘记了,因为时代的脚步太快了、世界的变化太大了,蓦然回首,猛然发现当初的梦想或许过于理想化,犹如镜中花、水中月。于是我们渐渐变得务实,甚至现实,青春时期的欢乐笑颜也渐渐遥远了。

在《谋杀似水年华》里面,故事从1995年开始,跨越15个年头,这一阶段再现了中国80后、90后群体成长的心路历程,很难想象,一部悬疑小说竟然有着如此独特的切入点,而不再局限于诡异奇特的传统悬疑小说范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悬疑小说的突破口。

同时,爱情的元素也得到了丰富。《荒村公寓》虽然写出一段“人鬼情未了”,但相对比较隐晦,令人回味的空间有限;而在《谋杀似水年华》中,一对青梅竹马长达15年的奔波与牵挂、再度重逢,秋收、田小麦那份真挚的刻骨铭心的情感,令人无奈而心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救赎与命运的残酷。

正如腰封所述的:读这本书只需一天,悲伤却要延续多年。我们所悲伤的不仅仅是这份爱情,还有着对青春期遗失的梦想的感伤。

没有炫丽惊人的诡计,没有超乎想象的杀人意图,看到最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桩跨越15年时光的谋杀案,动机并不夸张复杂,甚至显得很简单。是啊,现实生活中诸多凶杀案,其杀人动机也是毫不错综复杂,包括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圣女的救济》也是如此。

喜欢恐怖灵异的读者或许觉得《谋杀似水年华》过于温情,不够刺激、不够重口味。但悬疑小说的发展需要多元化,我们不能排斥恐怖的、鬼怪的作品,但也不能反对社会派的崛起。《谋杀似水年华》把朴实生活、悬念逻辑、人物情感这三个元素都写到了极致,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悬疑小说,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