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文文化原创贺兰山满江红 |
分类: 散文园地 |
http://s10/mw690/001JBhQ7gy6SCKeGp2F59&690
一匹奔跑的骏马(不是黑骏马)
在贺兰山下行走,一匹骏马闯入我们的视线。雄伟而荒芜的群山之下,奋蹄嘶叫声打破了天宇的寂静。
它在唱自己的歌么?唱得那么悠扬顿挫,那么的铿锵有力。
牧人已经远去,穿着蒙古服的姑娘翻过贺兰山,往北,寻找到了别样的一片天地,那里有她们所需要的草,那里是她们最爱的草原。一大群的牛草奔腾着,姑娘骑着黑得发亮的骏马奔驰于满是绿草的原野。洋溢喜悦的脸上,洁白的牙齿,红润的嘴唇,高歌着草原的旋律,寻找着她的白马王子。
当人们北去,到了心中所向的大草原,一匹孤独的骏马,低首悠然地踱着步。
它不孤独么?
望着连绵的贺兰山,它回首长嘶。是在呼唤?还是唱自己的歌,我们听不到长嘶里的忧伤,像是呐喊,高呼,喜悦。向着我们奔跑,我们更加的兴奋,朝着骏马奔去。
蓝天下,青山之脚,几个如蚁般的人,一匹白马。
白马近于我们的时候,它停下了。我们依旧奔跑着,强壮的汉子们身体的热血沸腾着,他们要去训服这匹骏马么?白马的眼角滴下泪珠,奋蹄又是一声长嘶。我们被吓到了,立于原地,怯怯地相视,悄悄地循近于它。它的长嘶中有些失望,正当壮汉们靠近它时,它跳跃起来,向着它来的方向飞驰而去。
它在寻找什么?
一个和它一样的歌者么?
还是寻找一个它期待已久的骑手?
或许,是寻找我们手里的芬芳?
在夏日的贺兰山下,我们邂逅了一匹孤独的骏马,一匹白色的独行的骏马。
望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壮汉们满是失落。
它是去追寻北去的群落么?
少女们嘻嘻地笑着,像是对壮汉们的嘲笑。
http://s16/mw690/001JBhQ7gy6SCKIh1OD3f&690
岳武穆的壮志(满江红)
骏马远去了,留给我们满江红遍。
岳武穆的雄心,亦随时光流逝。离我们更远了。
东窗事发的秦桧,静思于床前,望明月之皎洁。那时的他,或者更了解帝王的心理,莫须有算什么,只不过一个理由而已。挥师御敌的岳武穆,彼刻也抬头,仰望残月,对天长啸,那是何种的情怀与激烈。
怒发冲冠。三十年功名与尘土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过往云烟罢了。守望一个将逝的朝廷,扶着军营里的围栏,只能摇头空悲。
曾几何时,岳武穆的壮心未泯灭时,那是何等的壮烈!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若干年后的今天,岳武穆心中的天然屏障失去了他的军事利价。贺兰山,成了一道自然的分割线。它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它的南方是胜似江南的河套沃土,它阻挡着从西而来的沙漠入侵。
万年的贺兰山激起了岳武穆的壮志,用它的身躯守护着脚下的生灵。
那怕是一棵野草、一匹独行的骏马,抑或是成千上万如蚁的人群。
岳武穆已去,唱着他悲情的胡曲。
贺兰山却依旧,承载着武穆的精神,守护着我们,默默地。
党项人的岩画(贺兰岩画)
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骏马与草原是他们的最爱,可他们选择了贺兰山下。
他们崇拜太阳,热爱这片最终选择的沃土。
黄河奔流,平静地淌着,不曾向他们发怒。
贺兰呜咽,细语润物,守护着远方来的亲人。
游牧的生活富足了,一个国家立足于西北。
从唐到宋,再到铁蹄蒙元。太阳照耀下,伴着佛光,在马背上对抗三股劲旅。蒙元的天骄最终倒下了,倒在了它的国度里。
岩石上的太阳神,光芒四射,铭记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曾经。
那时的李元昊笑了,笑声霹雳如雷,震破天宇。
唐朝的诗人们愤怒,纷纷卸笔从戎,诗意边关。
宋朝的将士们惊慌,狼烟四起如柱,乱了人间。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挥着马刀策铁蹄,血溅西北。
谁说把名字刻入石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贺兰山上的岩画,为我们佑证。一个时代早已终结,一具具尸首早已化为泥土,它们却依然耸立着,诉说着一个朝代的辉煌。
春风吹过一年年,岁岁秋风紧。
风雨洗刷过的岩画,更加的清新了。
我们在贺兰山上寻梦,伴着独行骏马的长嘶。碧蓝的天空中,一朵白云飘逸着躺着,在山巅,记录一只鸟儿划儿的痕迹。
文人的最爱(贺兰砚)
坚硬的石头承载着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更弘扬着一种文化。
文人的案几上,一块青蓝色的石料,被称为“宁夏蓝宝”的贺兰砚。梦回大唐,皇帝的粉黛伴着帝王,一只墨柱,在蓝色的石砚上轻磨,御笔轻挥,浪漫的情怀油然而起。妃子笑了,粉黛黯然失色。屏风幛里,沉寂着曾流淌于蓝石上的朱颜。
帝王们欢喜,文人们更疯狂。
曾经洛阳纸贵,曾经一砚难求。
匠人们的心血,浇注于蓝石之中。
若鱼,若松,若虎豹,若静兔。
上到皇宫,下到茅庐。白巾不识货,空赠有缘人。陋室东南一隅,曾卧有家传蓝砚一只,再去觅时,已不见踪影,悲乎。
我不是文人,却不失一颗文人的心。
传子孙千古的砚石,在匠人的精心雕凿下流传。
狴犴负屃游离间,飞禽走兽绕案几。
贺兰砚一出,孤寂的文人们也开始沸腾起来了。
贺兰山的一块顽石,在匠人的手里传了千古。蓝色的砚台在碧天的骄阳下越发的光亮起来。在贺兰山上攀岩,随便的一块岩石承载着历史的风霜,任意的一块蓝石,雕凿亘古的记念。
文人们的争闹,安静的世界又喧泄起来。
化腐朽为神奇(镇北堡)
黄土高原的不毛之地,荒芜。
行人们任烈烈的狂风吹着,黄沙刀剐着行人的脸庞。
这里曾是腐朽的边缘,高原的黄土成了黄河的染色机。
一堵围栅,低矮的瓦房,破旧的羊圈,一个题写着“镇北堡”的木牌。谁也不会想到,寸草不好的不毛之地在一个老人的手里化成神奇。
中国电影从此走向世界。
多么的豪情万丈,这是怎样的一个气势!
牧马人唱着《黑骏马》的歌北去,马樱花的小屋还在,邢老汉家的那条狗吐着长长的舌头,月亮门上的旗杆空着,随时准备高高挂上大灯笼,从红高梁地里,穿越到龙门客栈,有一段狼女的风中奇缘,在红河谷里欣赏大话西游。
边塞的荒芜,成了影视界的宠儿。
在贺兰山下,有这样的一个堡子,喧闹着,拥挤着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游人。一个花轿,一把大刀,一个巨凳。谁都可以坐一遭,谁都可以挥一手,谁都可以坐一下,踩一踩巨人的足迹。花轿里坐着的新娘子甜蜜的笑着,坐进了幸福的新郎官儿,挤在花轿里一起绽放心情。大刀面前无关公,随你怎么耍,任你的挥动。
不远处还有劳作时的铁锹,铲一锹土,与一同劳动的雕像分享快乐。
重温历史,再去斗一斗挂着二尺木牌的“地主”,回忆那个疯狂的年代。
马樱花的绿化树已然成林,陪着贺兰山一起阻挡东进的黄沙。
荒芜是一种现状,认知是一种姿态。
用一种独特的慧眼,贫困便成了财富。
http://s8/mw690/001JBhQ7gy6SCKVGYnBa7&690
贺兰山脚下,黄沙漫天。
冰冷了一个冬天的太阳开始渐渐地暖和起来,驱散了人们身上的疲倦。
远去的骏马复归,离我们渐行渐近,一会又弃我们而去,渐行渐远。
他在寻觅什么?一堆枯草引起了他的注意,像是得了宝藏,兴奋地长嘶着,咧着嘴去嗅枯草的清香。它放弃了,与草私语,然后静静地走开。
它是寻找一株枯草么?我说。
伴友说,为何不是一株草去寻找她的白马。
话语蕴含太多的诗意,境界超脱了生灵的束缚。
一株干枯的草,一匹独行的骏马。他们将会演绎多么凄凉的爱情?会是一匹狼与一只羊的爱情么?
骏马的远去,是枯草的伤痛么?
春风吹拂下的枯草或许更需要一滴水的滋润。
枯草在守望,孤寂地伏于大地,静立于贺兰山下。
它在渴望雨水还是等待骏马的回眸?
春天过了,盛夏也过了,秋冬又是一载。枯草依旧伏在贺兰山下的大地上,骏马来了,复去,低首一笑,枯草心里不禁漪涟又起。雨水来了亦复去,流进了枯草的身体。
当骏马再次返回复现于我们的视线,枯草在春风里扭着身姿向骏马奔去。
骏马亲吻枯草,聆听着枯草的倾诉。
夕阳西斜,贺兰山变得更加崔巍。
在她的脚下,一簇干枯的篷草,一匹白色的骏马,一群好奇的过客。
在这一刻定格,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http://s1/mw690/001JBhQ7gy6SCKZA9s460&690
2015年5月29日由新浪博乐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原创基地”
【新浪引荐语】散文:贺兰山下壮志酬http://s10/mw690/001JBhQ7gy6SEjFs5OVb9&690
刊载于2015年6月4日《台湾好报》“西子湾副刊”【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