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幼儿咬人现象案例及对策

(2013-10-14 20:42:24)
标签:

2013国培

爱心

成长

孩子

教育

分类: 教育花絮一箩筐
小班幼儿咬人现象案例及对策
发布者: 李华萍  (发布时间: 2013-10-10 23:48:19)

 

案例一:

户外活动中,洋洋高兴地在滑梯上玩,琪琪走过来和他一起玩。他俩玩得正兴奋时,琪琪突然在洋洋的手上咬了一口。然后乐呵呵地跑了。

案例二:

室内活动中,孩子们都在画画。这时琪琪走到欣欣那里借彩笔,欣欣不借给她。争执中,琪琪咬了欣欣一口。   

 案例三: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里的课件。突然。心心哭了起来。原来是玲玲咬了她。教师刚想问明原因,玲玲却不满地说:“我看不到电视。”    

分析:

由于各自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适应这一新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咬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    
    1、表达一种情绪    

  一般而言,小孩子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 

2、表达一种认识    

   小班孩子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通过咬人来表达。

3、表达一种愿望   

  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托儿很难找到合作或交流的伙伴,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采取咬人的方式。

对策:

在发现孩子咬人后,教师马上要做的就是分开当事人,稳定幼儿情绪。孩子咬人后,不能过于责备。因为咬人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教师必须耐心对待,帮助托儿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的教育,以免孩子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要让孩子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孩子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原因指导幼儿学习一些交往技巧。    

 1、情感支持,学习多种表达方式    

在咬人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安抚幼儿儿的情绪,让托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进一步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并让幼儿知道咬人是不对的。

 2、丰富语言。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    

多数咬人事件都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关。因此,丰富幼儿语言是减少咬人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利用“每日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短句“请你给我玩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等,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并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如:求助、等待、轮流、合作等。    

3、家园共育,帮助托儿健康成长    

教师要向被咬幼儿的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得到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张小玲已在2013-10-13 9:54:29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