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之六:4——5岁幼儿学数学的特点
(2010-06-17 15:12:47)
标签:
4——5岁幼儿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学数学育儿杂谈家园共育 |
分类: 家园共育为幼儿 |
1、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群的概念。后期开始出现数的“守恒”现象。
2、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和前后数序。
3、按数取物。
4、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数序的观念,能比较数目大小,能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
5、开始能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4岁以后,幼儿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但这种运算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而且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即通过重新点数总数或剩余数得出结果。他们对于抽象的加减运算,如,“2加1等于几”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这就是在不要求幼儿掌握应用题结构的情况下,不使用加、减和等于这些符号和术语的条件下,仅利用头脑中的事物表象就能解答所认识的数目范围内的简单加减应用题。
4——5岁的幼儿,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不受图形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拼搭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及一定的创造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