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教育领域之一:3——4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2010-06-09 10:39:03)
标签:

幼儿教育

幼儿科学

科学教育

3——4岁幼儿

杂谈

育儿

分类: 家园共育为幼儿

   3——4岁幼儿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

         常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例如,有的幼儿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有的幼儿认识柳树以后,把其它的树也叫做“柳树”;还有的把树干叫做“木头”。因此,他们常爱向成人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3——4岁的幼儿,不仅不会有意识地围绕一定的目的去认识某一事物,而且还不善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来表达自己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是爱模仿别人的言行。别人说小灰兔是小白兔,他也说是小白兔;别人摇小树苗,他也跟着去摇小树苗。有时由于分辨能力差,爱模仿,甚至导致发生无意间伤害动植物的行为。例如,有一小男孩,在家看到爸爸刮胡子以后,自己也学着给鸡刮“胡子”(鸡毛),以致送了小鸡的命。

    3、认知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由于3——4岁幼儿的感知受自我中心的影响,常以自身的结构去理解科学物体的结构,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释科学现象,对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辨不清,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现象。例如,看到皮球从积木上滚下来就说:“它(皮球)不乖。”指着四条腿的动物说:“它有两只手,两只脚。”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3——4岁幼儿的认识易受情绪的影响,其注意力往往比较容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能动的、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因此,3——4岁的幼儿一般对动态东西的兴趣胜于对静态东西的兴趣,对他不感兴趣的事物及其事物特征,似乎视而不见,这就使其认识必然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影响对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