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揉皱的试卷

(2025-04-08 08:11:06)
班上有个叫小宇的男生,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倔强,常因数学题不会做而摔笔、撕卷子。一次单元测试后,他因数学只考了62分,当众把试卷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
当天放学后,我并未直接批评他,而是留他在教室聊天。
我蹲下来问他:“小宇,这张卷子是不是特别难?你愿意和我说说哪里卡住了吗?”
他低着头不说话,手指反复抠着桌角。
我又说:“其实老师小时候也怕数学,有一次甚至因为算错题被妈妈骂哭过……”
听到这句话,他突然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眶有点红:“您骗人吧?您这么厉害,还会怕数学?”
教育策略
1. 共情代替指责:
我承认自己也曾是“数学困难户”,并拿出自己小学时的错题本给他看:“你看,老师错了这么多题,但每次都会认真订正。”
小宇的眼泪啪嗒掉在本子上,第一次主动开口:“老师,我其实每天都有做题,但总觉得自己笨……”
2. 拆分目标,重建信心:
   和他一起分析试卷,发现基础题错7分,应用题错11分。
   制定“小目标计划”:每天攻破1道基础题+1道应用题,完成后在作业本上画一颗星星。
   每周集满5颗星,可兑换一次“免错题特权”(允许请同学帮忙讲题)。
3. 家校联动:
联系小宇妈妈,建议她不再说“数学差没出息”,改为每天问孩子:“今天有没有解开‘数学密码’?”
三周后,小宇主动找我:“老师,我昨天用您教的方法,终于算出了鸡兔同笼问题!”他的作业本上贴满了星星贴纸。
期末考时,他的数学考了78分。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主动举手问问题,甚至成了班级“错题讲解小老师”。
教育反思
1. 看见情绪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学生扔试卷的行为背后是挫败感和习得性无助,简单说教只会加深对抗。共情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2. 用“微小成功”打破恶性循环:
对学困生而言,从“59分到60分”的心理意义远大于实际分数差异。拆分目标能让努力可视化,逐步累积自信。
3. 教育需要“慢镜头”视角: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当时我强迫他立刻考到80分,或许能换来短暂的成绩提升,却可能彻底摧毁他对数学的信心。
后续:现在的小宇成了班里的“抗挫力大使”,常鼓励其他同学:“别怕错题,我以前可是把卷子撕过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