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东尼布朗和他的绘本世界
(2017-10-26 11:52:26)
标签:
小爱绘本儿童阅读育儿教育 |
分类: 《仰望》 |
安东尼.布朗于1946年出生在英格兰雪菲尔,自小喜爱画画与说故事。十六岁进入利兹艺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并在美术馆里接触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法兰斯.培根的作品。十七岁那年,父亲在激烈的球赛后猝然离世,在安东尼布朗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从利兹艺术学院毕业后,他有三年时间在为医学教科书绘制人体解剖图,后来又转而设计贺卡。
197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穿越魔镜》由此开启了图画书创作的生涯。在图画书领域,安东尼几乎囊括了所有大奖。他自写自画的《大猩猩》《动物园的一天》先后得到1983年及1992年格林纳威奖。2000年,他更获得图画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安徒生大奖。
创作特点:
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图画书以超现实风格著称。他往往用层层重叠的水彩技巧,巨细无遗地描写人物、动物和环境,但是在构图当中,却故意将物件错置、比例颠倒、形体互换…造成出人意表的超现实效果。
在他所架构的故事里,现实和想象得界限很难划分。有时候,想象世界反应出孩子内心的焦虑不安,还有些时候,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寄托内心的渴望。由故事的内容看来,安东尼.布朗既把想象世界当成现实生活的出口,也把梦境与想象作为现实的倒影,就像“艺术”之于现实人生一样。也许正因如此,在他过去的作品当中,艺术史上的名画常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画作有时挂在墙壁上暗示人物的心情变化、故事情节的起伏,有时形成一种视觉趣味,或是图像的游戏,邀请读者去寻找和判断,甚至,可以将画作所内蕴的象征意涵和故事的内容交相辉映。
安东尼.布朗很会运用图画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他的作品有为年龄较大的孩子设计的,图像的组成较为复杂,注重心理层面的描写,这样的作品挑战读者对图画的敏锐度。此外,他也为低幼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图画书,借以培养孩子读图的能力,增进视觉的观察力,从吸引孩子注意图画的细节开始,进而认识图画的表现力和各样的可能性。
安东尼布朗为各年龄层孩子创作的图画书,都有启发孩子视觉认知的作用,其实,这样的书对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的成人也很有帮助,因为大多数的成人都较为注意文字阅读,忽略了图像阅读,并且往往着重文字上的思考,而不曾想到观赏图画时也需要思考。其实,如果懂得思考图画中的旨趣,一定能够增加我们对于美、对于艺术的鉴赏力。
安东尼谈创作时说“我喜欢在插画里,加点小东西。读者第一次阅读时,常会忽略这些细节,可是重复翻阅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代表作品:
《大猩猩》:安东尼从小就对猩猩非常着迷,因为大猩猩具有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既巨大强壮,却又非常温和——事实上,很像对他影响深远的父亲。
《我妈妈》:《我妈妈》的创作一方面让孩子对妈妈的描述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妈妈的爱,更加珍惜亲子间的温暖关系,另一方面他又让孩子充分享受看图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丰富的视觉感受。
《我爸爸》:在《我爸爸》之前,安东尼布朗图画书里的父亲形象并不可亲,可是2000年出版的《我爸爸》却打破了过去的模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这位让孩子崇拜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对所有父亲的献礼,然而就安东尼.布朗的生平看来,这本图画书也有着纪念自己父亲的意味。
《我喜欢书》:《我喜欢书》是一本阅读文字和图像的启蒙书。它还有一个有趣的用途,它是儿童图书馆管理员的宝贝,常用于向初次踏入图书馆的孩子们讲解有关书的分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