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岛的西面有一片水域,叫“筼筜湖”,早年这里并不是湖,而是厦门西海域的一个港湾,与大海相连,旧称“筼筜港”,每当夜幕降临,回港停泊的一艘艘小渔船上悬挂着点亮的桅灯,倒映在水面上,“风轻吹,舟轻摇,渔火点点水中漂,舟月两相照,星火共闪耀”,那情那景煞是好看,“筼筜渔火”被誉为厦门八大美景之一。
七十年代初期的围海造田、移山填海建了一条从浮屿到东渡长一公里多的西堤,我当年还参加过填海劳动,从此,筼筜港成为内湖。
为防止湖水成为死水发臭,在东渡堤头一侧建有一座水闸,利用大海潮汐的“呼吸”轮换湖水:退潮时开闸放湖水,涨潮时开闸进海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而每次大海涨潮之际开闸进水时,会有很多的海鱼从闸口随潮水涌入,正好给厦门的
"市鸟”白鹭提供了觅食的绝好机会,因此,这里也就成为“打鸟人”的好去处。
▲3. 这是厦门地区潮汐表,24小时内涨潮、退潮有规律的分别二次,每次涨落的时间不一样,通常开闸的时间是在高平潮前2小时。
▲4. 奇怪的是,白鹭也会根据每天潮水涨潮的时间准确无误的来到这里。
▲5. 上百只的白鹭会“算“好潮水,在开闸前,从各处飞来,等候在拦坝的栏杆上。

▲6.

▲7. 现在这里已成为打鸟一族的“胜地”。
只要天气好,“打鸟人”也像白鹭一样,算好潮水时间,早早的就守候在这里了。

▲8. 在闸口旁还有专供打鸟人设置的拍摄(观赏)孔
▲9. 如果去晚了,机位就被占满了。
▲10. 开闸了!海水奔腾涌入湖内,很多鱼儿也随之游进来,白鹭纷纷忙活了起来。
▲11.
▲12.
▲13.
▲15. 那厢鸟鱼大战正酣,这厢快门“咔咔”响成一片。
▲16.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拍白鹭捕鱼,没有“大炮”,镜头是尼康70-200,射程不够远,对于飞速极快的白鹭不知道如何下手,第二天又来拍,才摸出一点门道。

▲17.
▲18.
▲19.
▲20.“大鱼吃小鱼”瞬间, 得到这张片子的概率很低的,运气啊!
▲21. 自知自明,弃大取小。

▲22.
▲23. 哈哈~,扑了个空!
▲24. 整个过程持续大约2个小时左右,“酒足饭饱”后,白鹭各自飞回,有的嘴里还叼条小鱼,怕是去喂它的孩子吧?
▲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