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南部沿海有一座古城,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就是漳州。
虽然同为闽南地区的厦门离漳州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以前也曾多次到过漳州,去年竟然是我第一次到古城,走马观花的游览了一下,原汁原味的古城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漳州古城至今仍较完整保留着唐宋以来的街市格局,被列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因为疫情宅在家里,上网时间明显多了很多,当看到漳州古城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中国最小的寺庙的报道,就萌发了想去一探究竟的念头,前不久,我开车去古城,几经打探终于找到这座疫情期间并不开放的“袖珍版”的小庙。
▲3. 小庙位于香港路上的"尚书探花"牌坊边上,很好找。
从牌坊下的石板路拐进旁边小巷,就可看到插着旗幡的铁梯了。
▲4. 小庙锁着门,我沿附近的小街四下询问打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保管小庙钥匙老阿婆的家,说明来意后,阿婆欣然拿上钥匙带我去开门。
看:
墙上贴有一醒目的指示牌:全国最小庙宇 伽蓝庙 由此上。
▲5. 这是屋檐下的“伽蓝庙”牌匾,里面供奉的是"伽蓝菩萨"。
"伽蓝菩萨"
是佛教里寺院的守护神,在这古城民居的楼上建造这座寺庙,我想可能是为了保佑这一方民众平安 吉祥吧?

▲6.
▲7. 伽蓝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干净整洁。
▲8. 阿婆告诉我,早年这里是木头的楼梯,现在换成铁的了,牢固多了。 我从这几十年前就流行的红色铺地砖的尺寸看,推断这铁梯的宽度约70公分左右,仍只能容一个人上下。
▲9.
我从外面的小街巷看过去:狭小的露台上有一座葫芦形的香炉,用于焚烧纸质贡品,还有一铁制屋状神龛,是用来敬香烛的。
▲10. 古城里至今还完好的保留了四座古牌坊,还有二座在孔庙大门外。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古建筑都围起来在维护中。
▲11. 古城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来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
难怪许多影视剧,如:《云水谣》、《台湾往事》、《海峡》、《剧场》都在这里取过景。
▲12.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都建在远离古城区的外面。
▲13. 骑楼下开了很多小商铺,处处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市井气息。
▲14.
▲15.
▲16. 小街小巷中也有很多地道“古早味”的地方特色小吃店,价格也非常亲民。
▲17.
▲18. 我漫步在古街里,看到店铺门口一位老人专注的在编织,门楣和旗幡上写着“笊篱人生,民间手艺,
百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19. 这笊篱纯手工制作,就靠一把老虎钳一孔一孔“编织”而成,老人告诉我,现在笊篱都是工厂机器自动编织了,这门手艺没人学了,担心过不了多少年就失传了。
▲20. 制作精良的布袋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这竹靠椅看得好亲切,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都是坐这种椅子的。
▲22. 这里是原漳州府衙门口的广场,古称"府埕",长约50米,宽约20米,是当时漳州府最宽敞的大路了,文武官员出入仪式均在这里举行。
▲23. 这“德配天地”牌坊右边红墙内就是漳州的孔庙,想不到还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是漳州城内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因为疫情,暂不对外开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