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墙上长“石钟乳”您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 当您看了我这篇博文里的照片,我敢说你也从来没见过!
我们国家各地很多大山里都有溶洞,那些被五颜六色的灯光渲染的溶洞里的“石钟乳”很是漂亮,凡是爱旅游、爱摄影的人几乎无人没见过。
今年四月底我回故乡南京,在我资深摄影师弟弟的介绍和陪同下,来到离故居老宅步行仅十多分钟的明城墙下,看到高高的明城墙上有一段只有几十米长的墙上呈现出灰色和白色的“斑块”,老弟告诉我说那就是“钟乳石”。我茫然的端起相机用长焦拉近一看:啊~?
我惊呆了!
▲3. 为了给这篇博文的图片探个究竟、讨个说法,我上网查询了万能的“度娘”。
果然,查到了2011年04月12日扬子晚报(南京)的一篇报道,《明城墙的黏合剂用的是糯米汁?》文中写道:
【南京城墙城砖之间黏合材料的确切成分是什么?
正史不载,野史无记,但朱元璋用糯米汁筑城的故事却世代相传。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南京城墙“以花岗石作基础,并在砖缝内灌入桐油、糯米汁和石灰汁,因而十分坚固”。可在《大明会典》中,涉及到建造南京城墙的黏合材料仅有石灰,没有记载糯米汁。
许多专家、学者试图采用各种方法破译这种黏合材料的成分,有的甚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光谱分析,结果只是解读了其中的无机成分,而有机成分却难以判定。
因此,南京明城墙的黏合材料是否有糯米汁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看到了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可这有65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上挂着的“钟乳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4.
我想起小时候也听老辈人说过这段古城墙是用糯米磨成的粘浆汁砌的墙,说这样城墙会非常的牢固,可能是年代太久了吧,糯米汁被慢慢的挤出来了?
▲5.
▲6.
650多年过去了,这些城墙缝隙中被挤出的“糯米汁”缓慢的滴下来,岁月漫漫越续越长,最终形成了“石钟乳”,你是不是也觉得有点像北方寒冬屋檐下的“冰锥”?
虽然石钟乳的成长非常缓慢,但终有一天会和底部连接起来,就成为了一根顶天立地的“石柱”,这一根根的石柱并接起来,形成了“石幔”.
▲7. 这石柱、石幔上一层层波状似的“虎皮纹”,就像“年轮”一样记载着沧桑的岁月。
▲8.
▲9.
▲10. 这城砖之间用的是什么黏合剂? “正史不载,野史无记”,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用糯米汁筑城的故事在民间却世代相传。
▲11.
▲12.
650多年沧桑岁月,酷暑严寒、日晒雨淋,很多城砖已经风化了。
▲13.
看到城墙中的这块砖上有文字了吗?
明朝初期建造南京都城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城砖,由于需求量太大,城砖供应主要来自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为了落实生产责任制和质量追究问责,各地制造的城砖都铸有生产地,负责官员和烧窑、制砖人的姓名,这在65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算是一大发明吧?
▲14.
古城墙下的红叶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火红。
▲15. 现在沿城墙根已辟为市民健康步道了。
▲16.
▲17.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对城墙上的“班块”早就习以为常了,没人注意它们已经变成了“石钟乳”,难怪有人说天下原本不起眼的景色被摄影人发现后都成了“美景”。
▲18.
看了这张“世界城垣比较表”,南京明城墙是当之无愧为世界城垣之最!
▲19.
▲20.
▲21.
▲22.
这是“钟乳石”城墙段背面的“琵琶湖”,也就是城外,明城墙最高的一段就是这里。
这里一年四季色彩不同,但景色都十分优美,只要我回南京,必来这里“打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