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惠安女或许大家都不陌生,“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是她们独特服饰的写照,可今天我要说的是“鲟埔女”,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她们和惠安女、湄洲女一起并称为福建的“三大渔女”。
“鲟埔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女人们的头上都戴着用鲜花
(主要是含笑花、玉兰花或其他小朵鲜花)
做成漂亮的“簪花围”少则一二圈,多则四五圈,色彩不是一般的艳丽,如果离的不是很远,还能闻到花朵散发出的清香。她们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最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并不是节日才这样,平日也是这种打扮,这装扮服饰显现出一道炫丽独特的风情。
“鲟埔”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乡东海社区的一座小渔村,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泉州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里居住的有些是古阿拉伯人的后裔,还蕴藏着古韵遗踪。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鲟埔已由渔村成为今天的社区,但“鲟埔女”依然保持着几百年来的传统习俗至今,实在是令人敬佩!
“鲟埔女”习俗已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不久,我开车和几个驴友来到这鲜为人知的小渔村。。。
▲.
鲟埔是个一面靠山,三面临海的以渔业为主的渔村。
▲. 随着泉州市区的不断扩建,一排排高楼大厦正在向小渔村一步步的逼近!
▲. 我们来到这个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的村口,随处都可以看到头上戴着花环的“鲟埔女”。
▲.
这里每个女人的头发都是在后面绾成髻,中间都插着一根象牙色的筷子做发簪,在其外围用鲜花做成“簪花围”。不少人还要再配上色彩艳丽的绢花,使其更加漂亮!
▲. 这位正在剥海蛎阿婆的“簪花围”就有三圈鲜花,上图2年轻的渔女有四圈鲜花呢!
▲. 就是再“简约”也要在发髻上绕一圈红头绳,再插上漂亮的绢花。
▲. 注意看:这位鲟埔女腰后绑挂的腰包可是她们的“标配”哦!

▲. 早晨的菜市场是“鲟埔女”最集中的地方,摄友们不妨去这里看看。
▲. 这里盛产海蛎子,很多中老年“鲟埔女”都从事代加工剥海蛎子的营生。
▲.“膏蟹”和“海蛎煎”是这里特有的美食,记得要去品尝哦!
▲.“蚵壳厝”是鲟埔村的又一大奇观,“厝”(cuo)是闽南语即房屋,始建于宋末元初。
▲.
这些用灰白的海蛎壳和红砖构成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
▲.
来张近镜头特写
▲.
漂亮吧? 极富闽南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情!
▲.
朋友, 如果你有机会到泉州,别忘了来这里看看“鲟埔女”!
(谢谢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