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起扬州,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瘦西湖,这湖上有座造型非常漂亮优美的桥,叫“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首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脍炙人口、传诵不已的诗,除了是对扬州盛唐时期的赞美、扬州的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风貌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 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指有二十四座桥?
这个古老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解得开。
这座千百年来纷争不已的“二十四桥”,有多种说法:
一是24座桥说,据《一统志》载,隋朝时曾置24桥于扬州,唐朝时仍可见到那24座桥,分布在当时扬州最繁华的街道上。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补笔》中,竟列出了23座桥的名字和位置。
二是排序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排序编号为第24座的桥。
三是泛指、代指说,我国向来就有对数字概念采取含蓄、朦胧、夸张的方式来表达,尤其在诗词中为说明事物的不凡、感情的激越,常常使用夸张数字,并不采取绝对数字。譬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道十八弯”。
四是一座桥说,自宋代以来,二十四桥的几种说法已逐渐形成。指一座桥的例证居多:其中能够确指是一座桥的,首推大词家姜夔。他在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来扬州,写下《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诗,其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种写法,似乎是一座桥了。宋代还有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
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桥,问叫什么桥。太监说不知道。一个宠妃就说了:“我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二十三桥吧。”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个,称为二十三娇。“娇”和“桥”韵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听了宠妃说的缘由,一个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有二十四娇———有一个妃子肚子里有一娇,她怀孕了。因此,这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了。
(摘自好搜百科)
3.
瘦西湖我去过好多次,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
......,四季景色都十分优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二十四桥。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16.
17.
18.
19.
20.

21.
22.
我围着二十四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不同角度拍了个遍,着实累了,请人也给咱留个影吧!
23.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24
我偏向只有一座桥的说法,朋友,您如果有机会去扬州,不妨去瘦西湖看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