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亏了电视剧《红高梁》在这里拍摄,才使得这个有近560年历史的古村落得以走出大山。
去年《红高梁》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井塘”古村开始为外界知晓并受到青睐。
这座位于潍坊青州西南15公里的始建于明景泰7年(1456年)的井塘古民居我是第一次听说,网友、驴友们的游记、攻略中也少有报道,这也难怪,原来井塘古村2013年9月15日才对外亮相,第一次接待游客,到今天也才一年多的时间。
十多天前我参加“我是一个兵”摄影团有幸来到这鲜为人知的古村落,亲身感受这里北方古村落的神秘意境,体会到这里淳朴的风俗人情。
闲话少说,还是请你跟随我的镜头一同进到村里瞧瞧吧!

▲
走进古村小道

▲ 刚进村口就看到祖孙俩坐在屋门口,我说想给她俩拍张照,没想到奶奶一口答应!
▲ 村里的“爷们”卖些山里的土产品

▲ 农妇们用小麦秸秆和玉米皮儿编织的草筐、草帽、草篮,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
村口的地标-古井

▲
这个“井塘”村就是因这口古井而得名。“我是一个兵”就在古井旁留个影吧!

▲
瞧瞧:
这古井边矗立的剧照牌就是为了证明《红高粱》真的在这里拍过片

▲
老兵上演现代芭蕾舞“古井的传说”

▲
这座历经500多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其房屋都是就地取材的山石磊砌而成。

▲
整个村落被古城墙所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向人们展示着明代古村自卫防御功能。

▲ 虽然很多房屋都废弃了,但不难看出早年这古村还是很热闹的。

▲
春天,满山的翠绿还是给这废弃的老屋带来了生机。

▲ 满山的红灯笼随处可见

▲

▲
这些无处不在的红灯笼给人以祥和、喜庆、愉悦的心情。

▲ “农民工”下班了

▲ 下班的“农民工”

▲

▲ 通向院落的台阶均由石块砌成,少者七八级,多者七十余级,建筑气势宏伟。

▲
整个古村通向院落的台阶均由石块砌成,最多一处有七十二级。

▲ 我看到很多这种叫不上名字的花

▲

▲ 这老屋看来已经荒废很久了

▲
“大兄弟,你们都是打哪来的啊?”
“大娘,我们从全国各地来的!”

▲
老人对着我的镜头笑着说:“俺一个老太婆,有啥好照的啊?”
“有啊!拍您老比拍大姑娘还开心!”我一本正经的说。

▲
地地道道的山东煎饼,好吃!

▲
瞧老兵们这架势,我感觉摄影和射击是相通的啊,你看:占据有利地形,寻找目标,(瞄准)对焦,(扣扳机-射击)按快门!

▲

▲
我们都只顾着四处“流窜”忙着拍片,也没静下心来光顾山道边的这些地摊,那天除了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游客,她们这样坐等一天,能赚到钱吗?
后悔我们真的应该买点什么为山里做点贡献。

▲
我在山腰的小道旁,看到这位老人端坐在石板上,凝视着远方,很久不动,在想什么?

▲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

▲
老人今年76岁了,土生土长山里人,身子骨挺硬朗,他说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到山外读书、做工去了,他老了,就留在古村里了,我给他拍了几张像并祝福他健康长寿!

▲
这几张片子都是我导演的,这张“古村丽影”,怎么样,有点味道吧?

▲

▲ 自我陶醉中


▲

▲ 当我赶到这个农家院的时候,只有最后一缕阳光照在玉米棒子上了。

▲ 不知不觉中,太阳就要下山了。
▲
灯笼显得更加红了

▲
西下的夕阳把最后一抹阳光打在残壁断墙上,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凝重感!
山里的天黑得快,可我们依然流连忘返,迟迟不愿离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