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厦门岛外后溪镇城内村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
这源于村中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城隍庙,距今已有352年的历史。每年庙会期间,这里都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和各种带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文艺活动。
《厦门日报》《厦门晚报》一个星期前几乎每天都有大篇幅的专题报道。
那天我也是一早就出发开了一个小时的车赶到这里,老天爷不作美,阴沉沉的天,冷飕飕的风,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兴致勃勃的人们。
停好车,我急匆匆大步流星的进到村里,强烈感受到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震耳的场景,那氛围好生热闹非凡!来自国内外四五千名香客把一个城内村塞得满满当当。来自福建、深圳、台湾、新加坡等地的50多座宫庙和阵头齐聚城隍庙。在这里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切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4

▲5

▲6

▲7
▲8

▲9. 这些抬着城隍爷巡安和表演阵头的队伍长约2公里,而且要在各个村庄田间步行10公里,
不少人肩膀都会磨出泡,这些年轻人真的了不起啊!

▲10. 惠安女也好潮哦!

▲11

▲12.
后溪霞城城隍庙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
两岸同胞因城隍庙而结缘,霞城城隍庙因两岸同胞的勤力合作而繁盛,城隍庙成为了两岸亲情互
通与民间信仰文化的交融圣地。

▲13. 寻根问祖,血缘相亲,习俗相近,语言相同,两岸一家亲。

▲14.“城隍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纽带,早已经把闽台两地的骨肉同胞紧密地联系在一了。

▲15.
城内村 城隍庙内景

▲16

▲17

▲18. 这些贡品也极具闽南特色

▲19

▲20

▲21.

▲22. 古牌坊

▲23.
这一天可谓是“万人空巷”!连周边村镇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

▲24.

▲25

▲26.
几十个阵头轮番上阵表演,既有传统中国元素,又有浓郁的闽南地域特色。

▲27

▲28.
这番打扮不知是哪路神灵?

▲29. 黑脸无常

▲30. 三太子

▲31.
精彩的阵头表演结束后,我穿着满是口袋的马甲,背着双肩包,胸前挂着个照相机俨然像是个记者的样子在古村巷道中采风,不经意间忽然发现怎么每个村民的家门前都放有一桶水,还有一篮子的地瓜?
我好生奇怪!

▲32. 你瞧瞧!

▲33.
你再瞧瞧!

▲34. 我带着疑惑请教了村里一位年长的大爷,他告诉我:相传这一天是城隍爷巡安的日子,这是为城隍爷巡安队伍中的兵马准备的粮草,城隍爷的兵马会在经过时饮用,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巡安。
于是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门前放置了地瓜和水桶。这个风俗延续几百年一直到今天!

▲35. 你现在明白了吧?原来这是为城隍爷的兵马准备的粮草,好独特的民俗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