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孝陵,这个经历了600多年沧桑岁月的皇家陵园,虽然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仍保留它气势显赫、规模恢弘的气派!

开国皇帝朱元璋
大明王朝,公元1368年立国,至1644年灭亡,前后延续276年。
明孝陵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灵寝,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联合会第27届会议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享 殿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用来供奉朱元璋及皇后、嫔妃的牌位。是明孝陵主要建筑物之一。




600个春夏秋冬,这磨的发亮的古石板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脚印哟!

御碑殿
瞧瞧:这驮碑龟趺与众有啥不同?原来是它的脖子出奇地短。
龟趺背上驮的大石碑上“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是清朝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升仙桥
单孔,石造,长57.5米,宽26.6米,两侧石雕栏杆。
当年朱元璋灵柩由此桥经过入葬,故名。


方城 明楼
过了升仙桥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

步入拱门式斜隧道就可看到眼前的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这就是宝顶,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是一个直径约400
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用条石砌成石壁 。
地宫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想必里面的金银珠宝那是价值连城啊!

春满孝陵
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和风貌,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紫霞湖春韵
位于明孝陵的东侧不远处,景色非常秀丽,可惜很多游客都不知道这里。
我清楚的记得去年春节前的三十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这里是一片白雪皑皑,如今你看...

明孝陵盛开的樱花
看到湖畔如火如荼盛开的樱花,我不仅想到其实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地方种植各种品种的樱花,也很壮观,咋还特地花上银两跨洋过海的到东瀛去赏花呢?唉~!这是题外话。

老 伴


看到这价格不菲的门票犯愁了吧?
我有一个“免费参观”的好办法:早晨起早些,赶在陵园
7点上班前进去,无论你是住在城南、城西还是城北,打个的也就30来块大洋,还不会堵车,如果是4个人拼车,那就更划算啦!省下的钱吃什么不好?是吧?

孝陵神道上守卫陵墓威武庄严的武将 黎明时孝陵神道上雕满云龙纹的望柱
不瞒你说,我就是在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来到了这里。
由于我是从整个严谨连续的景点中间插进来的,博文虽然没有按顺序写,但也足以领略明孝陵磅礴的气势了。

棂星门
棂星门又叫龙凤门,是明孝神道上一处重要的礼仪性建筑,六柱三门冲天式牌楼。

神
道
神道南北长800多米,相向对称地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构成威武雄壮的长长队列,使皇陵显得更加圣洁、庄严、肃穆。孝陵石像生是明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


四方城
神功圣德碑楼建于明永乐年十一年(公元1413年),楼顶已毁,仅存方形四壁,俗称“
四方城”。

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
屈指算来我还是35年前来过这里。

四方城
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德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明成祖朱棣撰写,共2746个字。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大金门
大金门是明孝陵外郭城的正门宽26.6米,进深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也是正式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我是倒过来走的,这里就成了我最后的出口。在我的记忆中我是第一次走过这里。

儿时我和同伴们经常在这里玩耍,以后回宁探亲间或的也去这里走走,为的是寻找童年零星的记忆;
这次回来我第一次完整的走完全程,是为了这篇博文,是为了带你走进明孝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