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天路”人们就自然会想到青藏铁路,一首“天路”的歌曲唱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那是一条世界上离天最近,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布达拉宫院墙内
06.7.1 青藏铁路通车。“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要去世界屋脊的西藏,去拉萨,去这神奇、陌
生的地方看看的心愿一天天的强烈起来。二年前的今天终于成行!
和很多驴友一样,那时我就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青海、西藏旅游方面的资料和注意事项,得知“天路”的火车票奇难买,布达拉宫的门票更是一票难求。我决定还是依托旅行社,谈妥西藏境内跟团,青海、甘肃我自由行。事后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拍摄于青海格尔木火车站
当我坐上从西宁开往拉萨的我国自行研发制造,设备先进崭新的高原列车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第二天早上08:10抵达“天路”的起点格尔木站,因列车要换车头,停车30分钟。大家纷纷走出车厢,呼吸着这走进青藏高原的第一口清新、凉爽的空气。站牌上标示:格尔木 海拔2829米。

瞧:由于气压低缺氧,连小食品都“气鼓鼓”的了!
虽然高原列车内部有弥漫式供氧设备,可还是比我们地面的少许多,或许也是为了帮助大家逐步适应未来的高原缺氧的气候吧。我携带的一些小食品都膨胀成鼓鼓的了。我看到令我扑哧一笑的一幕:一位上海的乘客刷牙,刚旋开牙膏盖,还来不及挤,里面的牙膏就“噗”的一声窜出喷到她的脸上!

列车上行二小时后,原本阳光灿烂的天空开始阴沉下来,窗外开始出现白雪皑皑连绵不断的雪山,根本就没有农田,没有人家,气候明显的恶劣下来。

伴随着“天路”的是青藏公路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被称为“天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其中有960公里是穿行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之上!

看:藏羚羊!
当列车行至可可西里无人区时,列车员告诉大家,如果你运气好,没准可以看到珍稀的藏羚羊、野驴什么的。我取出望远镜象守海防那样的巡视着,终于,在11:20
四只警觉的藏羚羊进入我的视线,我激动的大叫:“藏羚羊!”
原本那些出现头胀、胸闷、心慌、气短“高反”的乘客早已爬上卧铺的人们象触电般的跳下来,欣喜若狂的看着,谈论着。

“谁持彩链当空舞” 风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18:45我们到达那曲。

青藏高原真是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驶过了风雨,一切又是如此的平静。这里要比我们东南沿海的时差大约晚2~3小时,远处成群的牦牛在悠闲的吃草。

列车驶出雪山后眼前顿时一片明朗广阔,尽显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风貌。

随着列车不断的向新的高度攀爬,车厢二端自动显示海拔高度的中英文电子显示牌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在这低气压、高缺氧,昼夜温差悬殊的雪域高原,在被称之为“生命禁区”里修建令世界瞩目的铁路,其施工的难度和艰辛难以想象,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工人有的就永远的长眠在那里。
当“天路”的歌声伴随着轮轨的碾压声响起的时候,看着窗外海拔4767米巍峨的昆仑山站被甩在后面,看到翻越最高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站时,我向烈士们敬礼!我向青藏铁路敬礼!我流泪了!

拉萨火车站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一周年的横幅还高挂着

雄伟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只要一提到西藏,人们就会自然的想到布达拉宫。当我终于来到了它的面前时,我激动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是那么的渺小,它的雄伟我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布达拉宫据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的,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它的相对高度有117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300米,有殿堂楼阁千间,它由红宫和白宫组成。它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是西藏的灵魂。

沿着这条石砌的“之”字形步道,要慢慢的向上走,切不可过急!以免缺氧心慌气短。
布达拉宫的门票的确难买,公布价是100元,200元都难买到。为保护布达拉宫国家严控每天参观人数上限为2300人,许多驴友、散客清晨4点就来排队,等上5~6个小时是常有的,甚至有人排了2~3天。进门人人都要安检,宫殿内不许拍照、摄影,当然如果你交钱那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是八月盛夏,你去西藏还是要穿长袖衣裤,因为那里的高强度的紫外线对我们内地来的人尤其热情!另外早晚昼夜温差大,以防感冒。


站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俯瞰拉萨街景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纪念碑的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碑高37米,主体呈灰白色。2002.5.22落成揭幕。
1951.5.23.《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西藏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在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广场

大昭寺门前每天都有很多朝拜者从早到晚在这里五体投地的虔诚的磕长头
大昭寺距今已1350多年了,高4层,建有20多个殿堂,它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去拉萨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去拉萨”,大昭寺的著名喇嘛尼玛次仁如是说。

大名鼎鼎的八角街。它围着大昭寺整整一圈,这里曾是藏民转经的地方,如今商铺林立,生意十分红火。

大昭寺二楼金顶,远处可见红山上的布达拉宫。难得来一趟,怎么说也得请个人帮咱留个影吧。

看那蓝天 看那白云
凡是去过西藏的人都会有这样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西藏清澈透明、湛蓝的天空。那蓝天、那白云是那么的一尘不染,那么的纯净。阳光是非常的明亮甚至刺眼!所以太阳镜是一定要带的,女同胞的防晒霜是千万不可或缺的,否则几天后你就会变成藏族同胞古铜色的脸啦!

想不到吧? 这么景色秀丽的地方就是我们全车男女老少去方便的敞开式露天公共厕所!
第二天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去日喀则,拉萨到日喀则280公里。加上参观景点和午饭车程要7~8个小时,一路上人烟稀少,往往车行几十公里都见不到房屋。上厕所就成了难题,原来路两旁的树林就是公厕!
下车后以汽车为界,男左女右,成散兵状散开,各自“进入阵地”,男同胞背对马路就地了结,女同胞的太阳伞撑起地上一放就成了遮羞伞!在那特定点环境下,谁也不会笑谁。
凡去过日喀则的人都经历观赏了这道风景。沿途不时看到路边停着旅游大巴,那是游客们下车自寻场所去方便。看多了就不奇怪了。

从拉萨去日喀则一路上都是沿着这条著名的雅鲁藏布江而行
你如果要打手机要等看到路边有“移动公司信号覆盖区”的广告牌才可打电话,不过要长话短说,因为没几分钟汽车就会驶出服务区了。

去日喀则的途中我们特地拐道爬了好几座大山,登上了海拔4900米的岗巴拉山顶。这是被西藏人民视为“圣湖”的羊卓雍措(湖)。
此时我稍稍感到胸口有点压闷,我立即放缓了脚步。

岗巴拉山顶上的五彩巾幡,上面写有密密麻麻的经文,借助风的吹动,就算是念动经文啦。据说黄色的代表土地,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水。

藏族小姐妹

从扎什伦布寺遥望日喀则市区
日喀则:西藏第二大城市,海拔4200米。是后藏的首府,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市区里大小各式酒店、宾馆林立。我们下榻的是藏式名叫“亚宾馆”的私人宾馆。来日喀则旅游的外国人特别多,他们大部分是经过这里要去珠峰的。

建于1447年9月的扎什伦布寺占地30万平方米,现有房屋3600间,寺僧800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6大寺庙之一。

寺庙僧侣
独特的藏式庙宇建筑

独特的藏式庙宇建筑
要吹响这长长的法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们看到路边田地里的油菜花正盛开,我们连忙叫司机停车,零距离欣赏了这高原的油菜花,由于是在世界屋脊,它比婺源的油菜花晚开近半年!

路边一排排整齐统一的藏式民居是政府分配给藏族同胞的。据资料,西藏财政开支的70%是由中央拨给的。我们决定找一家愿意接受汉人采访的居民家访。
这是一个温饱型的家庭,屋里的家具基本齐全,案台上还有电视机,他们很乐意和我合影留念。

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西藏了,晚上我们特意去欣赏了全部由藏族同胞表演的原生态歌舞“唐古拉风”。
算来到西藏5天了,我基本没有出现“高反”,睡的蛮香,体力充沛。这可能得益于年轻时在部队打下的好基础。同行的大部分人头胀疼的几天都无法安睡,第二天还要旅游,很是辛苦。
由于气压低,水80度左右就“开锅了”,茶泡不好,米饭都是夹生的,我们在拉萨下榻的金殿假日酒店的条件很好,非常干净,早上的自助餐品种也很多。交通很方便,您要是去不妨可以住这里。

西藏,我心中的圣地,我无法诠释她的圣洁、她的美。
感谢“天路”帮我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我衷心的祝福西藏人民扎西德勒!
再见!西藏
再见!布达拉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