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实越南柬埔寨自助游攻略+游记 (十四)
皇家浴池日出: 早就听说皇家浴池的日出另有一番风采,仅次于吴哥窟日出,我们抱着既然大老远的来了就不放过,以免回去后会后悔的意念,于是4点多一点又咬咬牙爬起来,清晨5点,“疯狂”的我们又随着tuktuk车的引擎声上路了。
就数我们最积极!
05:30到了停车场一看,除了我们二辆车外,一片空荡,林间一排卖旅游纪念品的简陋草屋空无一人,只有西沉的月亮把银色的月光悄悄洒满这寂静的山林,显得几分诡异,到了池岸边一看:竟然有好几个卖明信片、CD的小孩坐在岸边,看到他们疲乏的样子,心中不免一阵酸楚;正是享受父母疼爱的金色童年,正是读书求知的年龄,可为了生活不得不天还没亮就早早的来到这里。

可怜! 卖旅游纪念品的柬埔寨儿童天还没亮就来了

团友万程熟练地架好了相机等待日出的那一刻,他拍了不少佳作。

这就是日出前的皇家浴池,长800米,宽400米,宽阔平静的水面象一面巨大的镜子。
皇家浴池是皇家举行沐浴仪式的地方,国王在要去斑黛喀蒂祭拜前都要在此净身,这里也是皇家泳池。

可能是看过了吴哥窟庄丽日出,也可能是吴哥的美景耗尽了他们的体力,来皇家浴池观日出的游客就廖廖十余人,我们就占了一半!

如果说吴哥窟的日出给人一种沧桑、悲壮的震撼,那皇家浴池的日出却透出田园般的恬静、秀气,池边早晨的清新空气令人十分的惬意!
来皇家浴池一定要连同观赏日出一同游览,否则在大白天烈日高温下那种幽静、凉爽、诗一般的感觉会荡然无存。

tuktuk车是连接各景点的主要交通工具
东梅奔:
当皇家浴池沐浴在初升太阳的金色阳光下时,我们离开了在此守望了2个小时的浴池。停车场过马路就是我们昨天已去过的斑黛喀蒂东大门,这二个景点相距大约300来米吧。
在去东梅奔的途中经过比粒寺,因计划下午来看日落故擦肩而过。

东梅奔寺有三层平台,最上一层平台四角各有一座石塔,主塔位居中央,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下呈现温和美丽的色彩。

阿晴,“海归派”此行的翻译,年龄最小的漂亮MM,吴哥处处的美景都令她陶醉。
有人说吴哥景点看多了会“审美疲劳”,我们可没有这感觉,我们所到的每一景点都使我们震撼、兴奋,每一处都令我们流连忘返 。

在东梅奔寺的第一层平台的四角各有一座与真象一般大小的塑象,寓意古印度的神话:四大神象分立四方以巨齿把宇宙支撑起来。

守护通往石塔阶梯的石狮和支撑宇宙的神象
东梅奔寺围墙内范围虽不小但看点不多,30分钟可都转到。顺着阶梯攀登到石塔平台不困难,下来时到四角的古石象看看,硕大的路面基石由于千百年风吹雨打的侵蚀,表面都已呈蜂窝状的风化了。
塔逊寺: 虽是一座很小的寺庙,可也有三层回廊,中间有一座石塔。20分钟走完。


主要看点是被一棵巨大的树包裹着的西门

不知疲劳快乐的背包客
龙蟠水池:下了车沿着一条林间长约500米的土路走到头就到了,龙蟠水池是由一个每边长70米的中央大池和四面的4个小方池组成,龙蟠寺就矗立在大水池的中央。
雨季水满时龙蟠寺就象漂浮在水面上,景色非常美丽、神奇。

枯水季节大、小水池干枯无水,我们可以下去走到蟠龙寺塔基边零距离观看。
塔基的底层由二条七头蛇盘居着,蛇头正对着神马,蛇尾绞缠在一起。

蟠龙寺前有一匹长有翅膀的传说能救苦救难的神马,这座石马已有800多岁的“高龄”了。

大水池与小水池堤坝之间的涵闸
每当雨季来临,中央大池的水满后就会通过四边的这样四个涵闸内的狮、马、象、人头像的口中流出分别注入四个小池。800多年前能有这样的想像,这样的水利设施实属了不起。
蟠龙水池游览40分钟,提醒网友:如果你是旱季去的话,四个涵闸一定都要走进去观看,才能知道大池的水满后是怎样注入小池的。
圣剑寺:
是大圈的主要景点。我们
09:00离开蟠龙水池,tuktuk车10分钟就到了西门,提醒网友:要司机把车开到东门等,这样不走回头路。
圣剑寺范围很大,据资料:寺城长800米,宽700米,1191年建造。

在吴哥,只要是规模较大的寺庙门前的二侧都有天神和阿修罗合抱巨蛇通力“搅拌乳海”的石雕像。
两边石雕像的人头不知何年大多损毁了,真可惜!

圣剑寺西门前搭着脚手架正在维修,我们从旁边似乎要倒塌的断墙间进入

圣剑寺路边柬埔寨小女孩

圣剑寺结构很复杂,给我的感觉似呈十字形,站在纵横轴线中心四下望去,每边都是不见边际的“长廊”,门洞一个接一个,无尽的“门套门”,有的屋顶倒塌了透出光亮,有的暗矒矒的看不清脚下,走进去要十分小心。

在圣剑寺中心看到一民间画家,很专注的在作画,旁边有很多作品出售,不贵,多少钱一张我忘了。

通常旅行团都不会来到这里,来的大多是自由行游客,没有导游人员,也不会象吴哥窟那样人满为患,显得很清净,要想看明白这些景点,来前要做足功课,最好带上相关书籍,否则精华看点被你擦肩而过留下遗憾。

二层楼的石建筑,下层是古罗马石柱,结构还是很精致的,楼层和屋顶都没有了。

10:40从东门出来
圣剑寺游览了1.5小时
战象平台前停车场大树下卖甘蔗汁的小贩和我们交上了朋友,一大杯香甜可口的甘蔗汁加冰块,在高温酷暑下喝上一口那才叫个爽啊!第一次买1刀(美元)4杯,第二次路过再买1刀5杯,喝上瘾了,第三次特意去买,远远的他就认出了我们,惊爆“特惠价”:1刀6杯啦!

如果你去吴哥可别忘了去尝尝他的甘蔗汁哟
塔布笼寺奇特的树根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和万程打算中午不回GH,再去塔布笼寺,因有些树根的照片没拍全,其余团友回去休息,想到语言沟通不便,担心交通安全,我决定还是集体行动随我走,11:00我们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塔布笼寺。12:10出来,12:40回到GH。
接受昨天中午那碗“甜汤”的教训,我们决定自己下厨房,老板娘开始显得不太乐意,当我们端着一大盆色香味俱全的西红柿蛋汤出来时,我看到老板娘用诧异的眼光盯着那碗“漂亮”的汤很久。午饭每人1刀。事后我后悔没盛一碗让她尝尝中国的美食。如哪位网友也住那别忘了帮我了了这个心愿!
吴哥窟:
15:30“充了电”的我们再一次来到吴哥窟,因昨天清早看完日出进去都是背光观看,今天在耀眼的阳光斜射下看正面又是另一番景象,建筑物凹凸不平感、立体感很强,画面很生动。如时间允许建议下午再去看看,只是下午游客太多,没有清晨那种寂静、神秘、沧桑的感觉了。

天上蜻蜓多,地上游客多
(吴哥窟入口处)
《五月盛放》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北回廊的中部,有一个向北开的小门,门厅的东壁是著名的:‘拍胸听鼓鸣处’,人们只要背靠在石壁上,用手轻轻拍击自己的前胸,就能听到回声,犹如鼓鸣一般”我找到了,的确如此,很神奇,你如去了,不要忘了去试试。

游客都去参观游览了,正是tuktuk司机们游戏的好时光,他们踢得一脚好毽子,还能踢出高难度的花样,毽子在他们的脚间飞舞,往往十几个回合才会落地,这是吴哥窟前停车场经常能看到的又一人文景观。
豆蔻寺:
在吴哥窟不知不觉又是一个半小时,16:45到达豆蔻寺,这是一座由砖砌成不大的寺庙,五座砖塔一字排开,在下午阳光斜射下呈现美丽的暖黄色。


塔内石砖墙上拉克什米的雕像
比粒寺:是我们大圈的最后一个重要景点,和巴肯山一样也是观日落最佳点,只是名气没有巴肯山大,人没有巴肯山的多,来这里观赏日落的都是在暹粒住3天以上的游客。tuktuk載着我们又一次经过斑黛喀蒂和皇家浴池,到这里我们已经围着大圈的景点转满360度了。
比粒寺原是皇家火葬场,961年建造,距今已一千多年了,红砖为建筑主材料。

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许多地方已破损、风化

来比粒寺观看日落的各国游客比我想象的要多


专
注

西下的夕阳消失在地平线前最后一刻的余辉
老市场:
没有看到完美的日落,人们不免有些沮丧,18:00人走寺空,45分钟后我们照例来到老市场蒋燕姐妹俩的中餐馆。
糖醋排骨、苦瓜炒蛋、红烧豆腐,空心菜(虽85%是咬不动的老梗子,但也盘底朝天!)紫菜肉末汤(加了二次汤,免费的)米饭,合计12.5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