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论证书:《网络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研究》
(2011-05-23 12:29:36)
标签:
课题开题论证书体育 |
分类: 教育教学课题 |
学科分类
课题类别
课题批准号 课题名称《网络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研究》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
主持人所在单位
《网络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历程可归纳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静态的改良,网络教学形式是一种动态的突破,当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 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促进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体育学科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现状分析 我们课题组利用近1年的时间,通过文献和Internet 查阅和跟踪了国内外(着重国内)大量与本课题相类似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开拓的领域。 ◆十五国家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实验研究》 及各个子课题。 ◆北京市:《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洛川学校:《运用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衢州高级中学:《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体育新课程整合研究方》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探索网络时代学校体育的育人模式》 相关课题取得的成果 存在问题: 1、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科的应用与整合的研究中缺少系统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作用与地位的日益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使得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使得教学环境扩大跨越时空的阻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过程单一、时空受限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然而,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的论文集等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诸多研究还停留在对网络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成长以及学校管理效率等方面意义的表层论述阶段。诸多问题和领域尚需做更深层次的探索,诸如对“体育与健康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和维护的可行性、实效性、持久性问题”;“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如何消解这些问题”;“网络信息技术如何与其它手段和方式协同发挥作用以推动课程资源开发”等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 2、对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普通中学实施特征关注不够 在如何结合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特征、学校定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不够。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在普通中学开展富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缺少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方面的不足。 3、网络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过多关注理论构建,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研究需要加强 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与整合是一项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深刻的实践性的研究领域。当前在该领域研究中,思辨研究、理论研究、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与整合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师、学生的认可程度、实施能力、对家长社会对此的支持程度等的实证研究与分析关注不足;对具体操作策略、过程与步骤的研究重视不够。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各类研究在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诸多研究在重视理论分析的过程中,缺少对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科应用与整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特点、参与形式的研究;缺少对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研究;缺少对学生学业成就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改善的实证研究。这些都成为本研究所要着重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界定 1、本课题所说“网络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现代远程教育环境。 2、关于“整合”,我们理解为利用技术手段,对传统的资源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重组、创生、开发,实现教学思想、策略、模式、过程的优化,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网络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 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研究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是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认知体系;再则就是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五、课题理论依据 1、现代课程理论: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教育领域应用的局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日益突显。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渠道,在资源的选取上,古老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被赋予了新的答案。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2、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有效的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尊重学生对自己认知风格的意识,并给予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换言之,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而非只是背动接受学习方案。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特色。 六、课题研究目标 调查、分析网络网络技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用与整合的现状、并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和实践,构建内容丰富、高度开放、利用率高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揭示网络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功能和作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有效载体、努力实践课改精神,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形成具有操作性整合途径与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探索网络信息技术对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揭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提高学业成绩、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与实践,利用工具平台,探索实现课程资源整合的规律和方法。 4、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
七、课题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学校教育效果的实验对比研究 2、建立内容丰富、高度开放、利用率高的体育与健康网络教学平台 3、网络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整合的“个性化”研究 4、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研究。 5、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资源共享途径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九、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二年内完成 第一阶段(2009.3—2009.9) 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计划,落实人员分工,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2009.10—2010.12) 具体实施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实施制定策略,做好教学设计。 2、小结、分析实施情况;对照研究目标,调整研究方案。 3、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再次实施。 第三阶段(2011.1—2011.3) 总结鉴定阶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报告、论文、案例集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写出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十、成员分工、预期成果
十一、经费管理 学校承诺严格监督课题经费合理有效的使用,督促课题主持人严格按《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进行经费开支,遵守财务制度。 学校承诺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 单位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期刊类 : [1] 肖宏亮.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07,32(1):32 [2] 黄春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技术导刊,2007,23(1):42 [3]范安利,顾兴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素质教育[J].职业,2007,52(3):51-52 2.专著类 [4]谬宏.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