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我
(2012-08-16 16:16: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随笔 |
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能深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能取得成功。
一、我是谁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替代我们。每个人的特征、性格、长相、行为气质、成长经历与生命历程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无论我们是一个怎样的自我,我们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是这个世界上弥足尊贵的。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拥有多重身份,我们承担着许多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人和社会而言,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正确看待自身的限制和不足,悦纳自我,取长补短。我们是世界上独特的一员,在我们拥有许多特质、优势和资源的同时,也要用一颗开放的心看待自身的限制和不足。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接纳自我不可改变的限制和不足,不断地改变和超越,用积极的优势和资源弥补现存的不足。
二、他人眼中的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因为主观色彩,我们在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时会出现一些干扰,使身处其中的自我不能完全客观、全面地看到整个自我或问题的真相。而这时,出于客观、中立位置者往往能比较清晰地看待整个事情或问题的来龙去脉。只有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看待自我和周围的世界,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客观、全面的自我和世界。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外界的评价。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系统和社会网络环境中,不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活。因此,我们会面临许多外界的评价和判断。如何以正确的、良好的心态对待这些评价和看法,真正促进自我成长、成熟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外界的评议,将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整合,得到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
三、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单凭在积极的主观印象,应该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对自己比较客观、合理的认识。
( 一)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一个人认识自我是多角度和多维度的,透过自己与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会看得更加客观和全面。
首先,从自己眼中的“我”认识自己,即对作为客体我的认识。例如,自己有这个能力吗?自己是性格随和的人吗?
其次,从别人眼中的“我”认识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从他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中可以认识自己。以在与不同的人交往时,反应和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在不同的关系中可反映自己不同的侧面。例如,自己是个亲和的人吗?自己热情助人吗?
最后,从自己心目中的“我”认识自己,理想自我反映出个体对自己的期望,例如,我对自己满意吗?我是不切实际的人吗?将多个侧面的“我”统合起来,就可以形成对自己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二)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德国教育家费斯汀格说:“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与他人比较是个体获得自我概念的重要信息来源。但是,比较的内容不同、比较的参照不同,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同。例如,有些来自农村的人刚刚步入校门就认为自己出出不如同学,还有些人比较的是家世、身材、相貌等不能改变的条件,这种比较不仅毫无实际意义,而且还会造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影响自己的心态和与人交往的态度。因此,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的策略,确立合适的参照体系对于正确认识自我是极为重要的。
(三)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个体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有关自己能力、意志和兴趣等方面的认识。但做事的经验,无论成败与否,其价值个体差异而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有些人可以从成功中获得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善于从各种经验中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有些人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不敢面对现实和迎接挑战;还有些人获得成功后沾沾自喜、狂妄自大,以后做事变得自不量力,等等。因此,只有对成败经验仔细分析、深入思考,才能有益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个体应当从多方面、多途径全面地观察自己,对周围世界中获取的有关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通过对过去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纵向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改变与进步,通过自己与各种人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差距,并经常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