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声母b”的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的必备前提,对于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要聋记扎实领会清楚,运用灵活。聋生接触知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课堂中,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具的准备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断对比,才能灵活运用于课堂中。
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讲的内容是“声母b”,教学重点是以“b”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指式和写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音节配图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先复习a-ü的发音和指语,检查了学生对之前所学韵母的掌握情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反馈都不错,但是我没有将拼音卡片运用其中,一起带领学生看“形”复习。忽略了学生最大的特点,基本都是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在学生反馈结束后,拿起卡片,在进行一次总结领读,效果会更好。并且在复习与导入的过渡中,也没有说明韵母和声母的学习,拼音大体分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三部分,必须得具体说清楚所教学的拼音类别。
其次,在新授课程中,我的目标是:
第一,要求学生领会发“b”音时,双唇紧闭,舌处于自然静止状态,然后双唇突然打开,有一种暴发的色彩,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
送气。由于对课前的呼吸训练以及唇舌操的疏漏,导致学生领会发音的方法较慢,教师教读困难,拉音长,不干脆,学生单看口型来学习
发音很困难。在教“b”的发音时,应当正确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并将发音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找发音的共鸣与技巧。
第二,学会用两拼法拼读音节。在教授学生声母与韵母相拼时,没有利用教学具卡片来逐个呈现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拼读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完全的考虑清楚。特别是在教“bǐ”这个读音时,对手指语的教授也是错误的,直接用
b 的手指语代替了
bǐ的指语。应当一只手做拼音的声母,另一只手做拼音的韵母,然后两两相拼,加上口型,一起拼读才可以。这样在直观上学生就可以更好的看到声母、韵母相拼的过程和结果。
第三,对于“b”的书写教学方面,起初在“b 写在四线三格的哪一格”这一环节中,对四线三格的专业名次表述不够标准,应当是上
中下三格。
再次,在 b
的备课上,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考虑的不够深刻,描述的不够全面,没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来制定和选择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最后,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表现与自身的预期效果差距较大,导致课堂中没有亲和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不够积极,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教态稍微有些不自然。
通过这堂,使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现有的真实水平以及考虑问题中所存在的种种不全面,我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学习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做到躬亲共做、躬亲共学、躬亲共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