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2019-03-18 15:05:09)
分类: 教案
课题 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重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比”字,你认识的“比”有哪些?
生:比胖瘦。 
生:比大小。 
生:足球赛中的5比3。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比”,我请教了词典,它告诉我“比”字的4项意思(1)比较量的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2)能够相匹;(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4)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第1项意思,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数学中比的例子;第2项意思一般在语文中用的比较多,如:今非昔比、无与伦比等;第3项意思是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的第4项意思(全班轻声齐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景一)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智慧老爷爷帮他制作了一些相片。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 为什么?
预设生:图B、图D和图A比较像。
师;那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预设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那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

 
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 
预设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2、做一做
(1).数一数,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填一填                          
图形 长 宽 长是宽的几倍
长方形A
长方形B
长方形D
思考: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的宽几分之几?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4=1.5     3÷2=1.5     12÷8=1.5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它们的长都是宽的1.5倍。
3.议一议,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将不变形的图A、B、D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发现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和发现,因此小明把图A、B、D分为一类是正确的!
二、自主学习,感知“比” 
1、师:学到这,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回答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69页的认一认。
2、反馈讲评: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比值常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整数表示。
3、讨论:你觉得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比值是一个数。
师:比值是怎么求出来的?
生:前项除以后项。
4、口答:说说以下比的各部分名称并求出比值:
20︰10 = 
3︰9 =    
0.5︰1 =
5、练习
(1)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有教师128人,学生3680人,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比是(     )。
(2)实验小学为8名特困生捐款1500元,捐款总数与获赠特困生的人数的比是(      )。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师:你知道吗?其实,人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例如——
出示:人的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是13:1,身高和脚长之比大约为7:1.
师:看到这两个比,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呢?(生回答略)
师:想一想,这些比会有什么用途呢?
3、判断:
师:如果你是警察,也常用到这些知识,请看——
出示:一个小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经过侦查,警方在案发现场收集到了罪犯的脚印,长24厘米,并且抓获了三名嫌疑犯,但三人都没有承认谁是罪犯。
嫌疑犯档案:
甲:体重63千克,身高173厘米,自行车修理工。
乙:体重56千克,身高168厘米,某厂临时工人。
丙:体重60千克,身高165厘米,无正当职业。
师:根据这些资料,请你思考一下,谁的嫌疑最大?
(学生思考,判断)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比?课后可以去调查。
3、一次足球比赛中,甲队和乙队的比赛结果是2:0。这里的2:0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的意义吗?
  师:我们知道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体育比赛中的2:0不是两个数相除意义上的比,这里“2: 0”的意义:只表示两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并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
 






《生活中的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比的相关知识,谁能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回答略)
2师:你能根据上节课所学习的比的意义,说一说下面各比的
含义吗? 
二、合作互助,探索新知
1、填一填(书本第70页)
  
  
2、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单价和速度的认识。
3、师: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除数不为零)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我们来观察马拉松选手的这张图片:40÷2可以说成是马拉松选手所跑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40比2,我们把它记作:40:2
师:我们知道,比的意义与除法有关,看来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你知道比和除法的关系吗?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师:比又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0:2=     看来比与分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呢?
4、同桌合作,根据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填空。
名称 相似点 不同点
比 前项 后项(   ) 比值
分数
除法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么表示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5、师: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出示:
                    小知识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由于大家的认识不统一,交流以来有点困难。所以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根据人们的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将除号和比号区分开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们的交流困难。
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线去掉,用:表示。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 判断
(1)4÷5可以看做4比5,比值是0.8.(   
(2)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3)一个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长与宽的比是2:3.(   
(4)甲与乙的比是4:2,那么甲除以乙的商是2.(   
2、课文第4题。
 
(略)
3.蒸包子用的面,可以用面粉1000g,
  水500g,干酵母4汤匙(10g),白糖10和成。
  写出面粉和水的质量比。
  再写出两个比。
 
4、课件出示第6题。
  
(1) 学生自主完成;
(2) 反馈讲评
(3) 师: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比、除法、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二次个性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