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析中国大陆巨大地震的诱发因素及预测规律

(2021-01-19 19:45:19)


诸位学者大家好:

在此我想简单论证一下巨大地震在中国陆地或东亚陆地诱发的规律。

大的地震从宏观,广义的角度或视角观测肯定是存在规律的,也就是巨大地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集中发生是存在稳定规律的。例如,200111月在青藏高原北侧的新疆首先发生8.1级地震,接着200510月又在青藏高原的西侧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接着2008512日又在青藏高原的东侧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三个地震分别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北,西,东三侧,很显然余下的青藏高原南侧会是这一特定空间内发生8级地震最危险的区域,我曾据此做过预测青藏高原周边下一个8级地震南侧最危险,这个地震发生在20154月的尼泊尔,8.1级。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能比较直观的发现巨大地震发生的次序规律。

青藏高原的这四次巨大地震,有三次造成大量生命损失,发生之后我们有必要去总结规律。这四个地震的发生诱因是印度洋板块在南北方向剧烈运动的过程中对青藏高原的应力挤压造成的,印度洋板块的北侧会直插入青藏高原的底部,使青藏高原抬升,这也是青藏高原海拔能到4000米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地质活跃的根本原因。为了能使大家信服青藏高原周边的地震与印度洋板块的南北剧烈运动有关系,我们可以用以下数据直观证明:

进入21世纪地球恰好处于膨胀期,板块之间的裂隙距离被拉宽,这就导致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力增强。

1,首先,2001年印度洋板块向北反复俯冲过程中于当年11月导致青藏高原北侧新疆诱发8.1级地震。

2,接着印度洋在2004年向南侧反复俯冲的过程中又导致印尼苏门答腊诱发9.18.8级地震,

3接着2005年印度洋板块向北往复俯冲过程中又诱发了青藏高原西侧的7.8级地震(巴基斯坦),

4,接着2007年秋分印度洋板块向南往复俯冲又导致印尼苏门答腊诱发8.5,8.3级地震,

5,接着20085月印度洋板块在向北俯冲的过程中又导致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诱发8级地震,

6,接着2012年印度洋板块在向南往复俯冲过程中又导致印尼苏门答腊诱发8.6,8.2级地震,

7,接着20154月印度洋板块再向北侧反复俯冲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导致青藏高原南侧的尼泊尔诱发8.1级地震,

8,接着2016年向南运动又导致苏门答腊诱发7.9级地震……自此之后青藏高原周边与印尼苏门答腊岛同步进入巨大地震的相对平静期。

通过以上的简要论证我们能够证明青藏高原的巨大地震与印度洋的巨大地震一定是存在关联性的,也再次验证青藏高原的成因,地质结构规律,性质与印度洋板块息息相关,也再次警示我们地震研究人员,仅从地学本身角度研究地震,也要从宏观着眼,一步步的辩证出个体微观区域地震的发生与整体宏观区域地震的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我们在对大级别地震进行长期预测,预防上会给与可靠的指导。很显然以上的论述内容所呈现出的巨大地震的诱发规律也只是巨大地震诱发自身规则的冰山一角。简言之,全球巨大地震的发生有着相对稳定的天文潮汐力学和地质力学规律,只是现代地震科学发展时间比较晚,肯花精力从事地震研究的科研人员比较少,所以地震学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拓展空间巨大。

2010---2012年我逐步总结出全球的主要地震带之间不是相互垂直,就是相互平行,唯有相互平行的地震带之间才存在最直接和最稳定的内在联系,大地震的发展,发生规律一般只存在相互平行的地震带之间。所以全球相互平行地震带的集合就是地震带组的概念。组的具体概念为:“全球所有与智利海沟地震带相平行的地震带的集合归为JTC组,JTC主要代表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和智利或南美海沟地震带,中国南北地震或东北----西南斜向105地震带,中国东部地震带都属于JTC组。

JTC组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南太平洋和南美,我们如果想探索清楚中国巨大地震或7级以上地震的三要素规律,就必须弄清楚中国地震与这三个大区强震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中国中东部地震带的走向都是东北-----西南走向,与这三个大区地震带相互平行。如图:

简析中国大陆巨大地震的诱发因素及预测规律

我们首先看日本海沟地震带和南美海沟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相距遥远,看似毫无关系,其实对于地球自身二者的距离就像左手和右手,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太平洋板块会有节律的做钟摆运动,这种运动也可以描述成有节律的往复俯冲运动,这种有节律的俯冲运动会导致相互平行的地震带之间在地震的发生上形成秩序性,我们下面仅以日本地震带和南美地震带之间的巨大地震发生规律做统计:

1,2001624日当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方向俯冲时导致南美的秘鲁诱发7.9级地震,

2,接着2003年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时又导致日本带诱发8.0级地震,

3,接着2005614日当太平洋板块向东南俯冲时又导致南美智利诱发8.1级地震,

4,接着200611月,20071月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导致日本地震带发生8.07.9级地震,

5,同理:接着2007816日,1114日南美的秘鲁,智利因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方向俯冲诱发7.87.9级地震,

6,接着2008507日日本因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导致日本本州近海诱发7.1级地震,同时此轮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也导致南北地震带的四川诱发8.0级地震,这个8.0级地震也可以看做是日本地震带8级地震的时空延伸……

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8年间,因太平洋板块的西北----东南方向的往复俯冲运动在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南美智利海沟地震带诱发108级左右地震,并且次序井然,按顺逆序发生,这说明相互平行的地震带之间的大地震的发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同时也说明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南美智利海沟地震带这三条相互平行的地震带与中国南北地震带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因为南北地震带就像陆地上的海沟,这条陆地上的海沟与另外相关的太平洋海沟地震带相互平行,这四条相互平行的海沟地震带是相互有序激活诱发地震的关系,因中国的南北地震带是在陆地上,所有巨大地震的频次会按比例明显低于另三条海沟地震带,这也解释了南北地震带为什么会在历史上发生1950年墨脱的8.6级地震和1920年的8.5级地震,这么强烈的特大地震在陆地上绝无仅有,因为南北地震带本质上倾向于海沟地震带。同时综上所述我们能初步总结出,当21世纪初地球处在膨胀期,处在巨大地震集中爆发期之时,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南美智利海沟地震带这三条相互平行的地震带之间反复发生巨大地震的同时,也会激活中国南北地震带和中国相关地震带的巨大地震,并按特定比例发生,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多数巨大地震的时空规律都可按此推演……中国或东亚大陆所以巨大地震都可按此推演,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运动模式,直接决定中国或亚洲大陆巨大地震,大地震,中强震,甚至弱震的宏观走势,研究中国地震需从研究全球地震入手,研究全球地震需从天文,行星演化进程等入手……

中国大陆地震带繁多,大地震频次相对最高,在一个大的地震周期往往会发生数次7---8级地震,中国上世纪1901----1951----1976年间,新疆,西藏,云南,宁夏,甘肃,河北都有7.8----8.6级地震发生,7级左右地震含台湾有几十次之多。上世纪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这些巨大地震,其地质力学机理都与上面的描述如出一辙,包括明清时期中国的巨大地震,自古以来的中国巨大地震的发生机理都如出一辙。大的地震发生也有特定的天文地震规律,对此我曾做过数万字的论证,在此篇幅有限,略……。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以上所述的三条相互平行的太平洋地震带,即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南美智利海沟地震带,又陆续在十年间激发了20几次8级左右巨大地震,这些地震主要发生在2008----2019年之间,太平洋板块在这11年间的往复俯冲运动又升级到一个新的强度,我们仅以日本地震带和南美地震带被激发的巨大地震数据入手,进行最直观的分析:

120102月太平洋板块整体向东南方向俯冲导致南美智利诱发8.8级特大地震,

2,接着20113月太平洋板块整体向西北方向俯冲又导致日本本州近海诱发9.0级特大地震,20135月导致日本地震带诱发8.0级地震,

3,接着2014年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方向俯冲又导致南美智利诱发8.3级地震,

4,接着2015年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导致日本诱发8.5级大地震,

5,接着2019年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方向俯冲导致南美秘鲁诱发8.0级地震,

6,同时在2008----2019十一年间,夹在日本和南美中间的汤加---新西兰地震带也因太平洋板块的反复俯冲推挤激发了十几次7.5----8.2级的巨大地震……这三条地震带是同一组合,其大地震的发生有着及其稳定的按顺逆序排队发生的规律,2012年我曾做过系统总结,篇幅过长,在此忽略……这三条地震带宏观上与中国南北地震带相互平行,它们每发生一轮巨大地震都预示着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运动的强度会异常剧烈,这种西北----东南方向的俯冲运动也会同步激活中国的南北地震带和所有与南北地震带相互平行的地震带,2013年雅安7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就是这样被激发的,同时汶川,雅安,九寨沟地震发生之前日本都会首先发生一次7级地震,因为日本地震带与南北地震带相互平行,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剧烈俯冲时首先受到水平应力作用的会是日本地震带,所以日本地震带分别在200857日先发生7.3级地震,接着5天后南北地震带汶川发生8级地震,2013419日日本首先发生7.0级地震,接着十几小时后南北地震带的雅安发生7.0级地震,20177月日本带东北方向发生7.8级地震,接着8月南北地震带的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地震发生之前,日本带都会有大地震先发生,日本带是广义概念,从勘察加-近海--千岛群岛近海---本州近海---琉球----台湾近海都是日本地震带的范畴,1920年海源8.5级地震之前,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之前,台湾都有过巨大地震先发生……这也说明与南北地震带相互平行的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智利,南美海沟地震带与南北地震带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研究南北地震带的孕育,发展,发生规律必须从这三条地震带入手……

这四条相互平行的地震带是同一量级,在巨大地震的发生上能量接近,不同的是南北地震带处在陆地,巨大地震的发生频次按比例远低于另外三条海沟地震带,在特定的巨大地震的频发周期内,日本海沟地震带,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南美海沟地震带每发生10次左右的8级地震,南北地震带或中国相关地震带就会发生一次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1952年,1960年日本地震带和南美地震带分别发生9.1级和9.5级特大地震,预示太平洋板块的活跃俯冲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随后的1966----1976年间,导致中国南北地震带,河北相关地震带集中诱发了十几次7----7.8级地震,其中云南通海,河北唐山最为惨烈……因此我们想对中国大陆的地震走势做宏观预测想绕开太平洋地震带和印度洋地震带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这也说明汶川地震之后的十年因太平洋三条主要地震带的特大地震的数量不减反增,会再次预示中国大陆相关地震带的地震形式是比较严峻的,期间四川,松原青藏高原有过一些强震发生,但那个按101应该出现的更大的地震还没有出现,目前出现的时机基本成熟,这三条太平洋同组地震带最后一次出现8级地震是在2019年的南美秘鲁,接着太平洋板块将整体向西北方向水平俯冲进动,进动过程中汤加----新西兰海沟地震带,日本地震带再次发生8级地震的概率偏低,尤其日本在2015年曾发生过一次8.5级地震,但震源深度达600公里,这是极其罕见的深度,因为日本带的巨大地震通常震源很浅,说明日本带的8级浅源地震最近几年会偏弱发生,除非台湾突然出现。

所以,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再次面临巨大地震考验的时间节点迫在眉睫,甚至有理由认为以上所描述的四条同组地震带之内,如若该组再次发生两次巨大地震,其中一次可能就在中国大陆,尤其南北地震带北段,一个地震无论震级多高,他只发生在地球的某一个点,想要准确测到位置是比较困难的。

2012年在完成《强震发展发生及预测的地学原理》过程中,我首次意识到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大陆再次发生类似地震的概率很难避免,中国大陆有记载的8左右的地震就有几十次之多,每个周期都不会只发生一次,我在2012年,2017年采用最新的预测方法,从多角度进行联合预测,地点多指向1920年海源8.5级地震形成的地震带偏北段(37.5104.5)附近,也就是这个地震主要影响的区域应该是宁夏和甘肃交汇,尤其对宁夏影响较大,黄河流域西段地震带已经平静接近100年,在百年之内的主要西部地震带中,这个位置相对平静的时间最长,这种笼统的推理不足以成为确定位置的有效证据。当我们首先确定这个地震的位置在南北地震带的时候,首先大体可以排除的应该是云南,四川,陕西,因为1966---2008年间云南,四川多次发生7---8级地震,陕西大地震周期相对较长,甚至达几百年,所以余下的宁夏,甘肃会成为预测的首先位置,一个7级地震能在震源周边激发6级余震或地震,一个8级地震能在震源附近激发7级余震或地震,比如,四川2008年发生8.0级地震,在震源周边就陆续激发了雅安和九寨沟两次7.0级地震或余震。2001 年新疆发生8.1级地震,在震源附近激发两次7.3级地震。20041226日苏门答腊近海发生9.1级地震,导致震源周边陆续激发出十几次7.5----8.8级之间的余震……这一规律无一例外。

     1920年海源8.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围绕地球三周半,几乎全国有感,这个地震发生7年后,甘肃古浪被激发一个8级地震,有人说海源与古浪距离那么远,怎会有关系呢?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类的距离感与地球自身的距离感有天壤之别。这个海源8.5级地震至少会激发两次8级地震,其中之一上世纪已经发生在古浪,另一个已经逾越百年还未出现,这个地震极有可能就是中国大陆下一个8级地震,其位置自然与海源8.5级断裂带相关,所以这个地震一旦出现,难免会影响宁夏,次之甘肃,次之陕西,次之川北。一个陆地大地震发生的纬度越高,其余震的时间跨度就越长,吉林省松原市曾经在900年前发生过一次6.7级浅源地震,它的余震就发生在2013年和2018年,分别是5.8,5.7级,这个余震是长白山因日本3.11地震被再次激活有关,由此可推测松原区附近的这两个浅源地震甚至百年之内就是最高级别的浅源地震,不会再发生超过6.56以上的浅源地震……

         同理1920年的海源8.5 地震也至少会激发两次8级地震,其时间跨度也不仅仅是几年,十几年,我们不能用人类自身对时间的感知去认知拥有几十亿寿龄的地球,地球的一天,就相当于人类的百年时光……对这个地震地点的预测我首次采用意识传递的方式进行尝试,先后排除7个大区,最终锁定在此。我们都知道动物能提前感知地震,但背后的机理不明。

我认为动物用本能意识认知世界,而地震的震前危机信号会直接传递给震区动物的本能意识,使动物的神经调节出现地动的幻觉,进而进行规避,而人类的大脑(主观意识)远远比人类的小脑(本能意识或机械意识)发达,当震前信号传递到人类的小脑时,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通过各种体感有所觉察,多数人是感觉不到的,因为人类的大脑会屏蔽来自小脑的这种感知信号,或人类的主观意识会屏蔽人类的机械意识接收到的危机信息。我在20几岁时对每次即将发生的7级地震,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位置发生,都会提前感觉到,这种感觉比较复杂,少数能确定位置,方向容易预测……我相信对地震有体感的人比较多,不仅仅我一个人有,但是能真正辩证出内在原理的人恐怕只有我一个人做过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因为一般 对地震有体感的人是不研究地震的,只是单纯的根据体感研究定位规律……

       2017年我曾写过一篇《自然法则的意识本质对地震预测及其它自然学科的意义》一文中对此做过论证,最早的论证是在2012年,在《强震发展发生及预测的地学原理》中有一篇《地震漫谈》,是根据我自身经历初步推导出人和动物感知地震的基本原理,后来2017年又进一步推导出区别于人类主观意识的机械意识的信息传递的本质,我初步确认A个体的机械意识会在特定状态将先知先觉的信号传递给B个体的机械意识,使个体B形成对即将发生事件的先知先觉。例如,危及生命的地震发生之前,会将震前预知信号传递给震区的某些动物,使震区的动物形成对将要发生地震的先知先觉,这是最单纯的机械意识之间的意识传递。意识传递还有更高级的形式,这既涉及到对人类的本能意识本质的重新认知,对此我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过缜密的推演,望大家关注。相关探索论述性文章在新浪邮箱:yanghuan123456789@126.com收件箱保存,密码:yang123456     需要关注《自然法则的意识本质对地震预测及其它自然学科的意义》,《强震发展发生及预测的地学原理》。同时在杨幻遥博客文章中也有相关记载。以下附两篇博文供参考。自2021年起要时刻监控中国大陆下一波大震,尤其三山交汇北纬38,104.5附近……

              致意                                          杨幻遥

                                                     2021-0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