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撒"是个什么东西!

标签:
文化历史曳撒汉服明朝 |
分类: 汉文 |
转自@云天夏
有很多的同袍对曳撒很感兴趣,随着全国性质的汉服大会西塘的的启动,这件看起来酷酷的衣服被推上众同袍的眼球的风口浪尖,鉴于这种情况,鄙人不才,把同袍们总结的曳(ye)撒的知识给大家分享,
件“曳撒”到底是个什麼东西?
曳撒,首先从这两个莫名其妙的字上看,这就是一个外语音译词,同沙发,夹克,巧克力是一样的
明代还有多种翻译,什麼一色,质孙,诈马等
,那么这个音译是从哪里来的呢?语言学的同袍可能都知道有个叫阿尔泰语系,而历史上北方入侵的胡人大多属于阿尔泰语系,曳撒,正是继承蒙古形成与蒙古,先不说其中蒙古和满洲对汉文明破坏最大,今天还穿著它们的衣裳招摇过市令人讽刺。就说一个连名字都是外来的东西,我就很好奇他是否属于汉服了。有很多人辩护说这是明代有的衣服继承与明代,从前面铺垫来看,显然是胡扯八道
我们可以看明人的记录,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四:“今圣旨中,时有制造质孙件数,亦起於元。时贵臣,凡奉内召宴饮,必服此入禁中,以表隆重。今但充卫士带服。亦不知其沿胜于胡俗也。”同书中嘲讽道:“若细缝袴褶,自是卢人上马之衣,何故士绅用之以为庄服也?
”监察御史虞守随更是对其服制极为不满:
“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仪之风,衣冠文物之美也。况我祖宗革胡元腥膻、左衽之陋,冠服、礼仪具有定式。圣子神孙、文臣武士万世所当遵守,奚可以一时之便,而更恒久之制乎?“
今天的汉服运动同袍和同好们似乎厌倦了汉服群体中一成不变的服装形式,开始以标新立异来证明自己的个性与存在,而曳撒正好满足了其心理的隐性需求,人或又辩论其戎装,在此笑而不语,pla装为汉式乎?误保家卫国之要?同袍们可以求个性和存在,可以在衣服文饰配色多下功夫,可着汉元素和时装,非要用一个不是汉服的曳撒冒充汉服跑到汉服界求存在?不忘初心,建立在对汉服运动之道的理解和实践之上,而非说说那么简单,曳撒的出现,象征这汉服运动走向存在物质意义上的异变,同袍三思而后衣啊!
注:配图为笔者游中国美术馆五年国术大展中展品,该展品在注明牌名曰《服饰·大明》,如此不伦不类之服饰公然展出国家级美术展,可见满鞑用心之良苦矣
前一篇:有这样的学生:国家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