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我们千名计划学员在静海教师进修学校聆听了章建跃博士题为《注重数学的整体性提升系统思维水平》的报告。在报告中章博士从宏观讲到微观,从抽象讲到具体。章博士认为:1.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基石——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三个理解”的内涵:掌握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中小学数学课程结构体系、教学重点的知识;学生数学学习难点的知识;关于重点知识的教学解释的知识;关于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的知识;等。特别是,“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决定了教学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效果。2.每一名教师应理解知识意蕴,知识意蕴是启动、维持与强化认识活动,推动知识产生的内在力量与根本动力。不了解知识意蕴,就不可能了解学科,对这个学科的认识就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很难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本原性的问题。3.数学是一个整体。数学的整体性体现在代数、几何、三角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也体现在同一部分内容中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上——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概念要逐个学,知识要逐步教。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4.数学是一个系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系统思维给我们带来整体观、全局观,具备系统思维是逻辑抽象能力强的集中表现。培养系统思维,是为了使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避免“见木不见林”,进而使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把解决问题的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解决过程的优化以及对问题的拓展、深化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样,“使学生学会思考,成为善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就能落在实处。
我很赞同章博士的观点。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有的过于难,绝大部分学生想不出来;有的干脆教师自己解决,让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最近两周(3月16日——3月27日)我区进行了千名计划学员本区实践活动,我的指导教师是张家窝中学马宏悦老师,她任九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她是一个数学功底深、知识层次好、课堂教学有自己特色的教师。在听马老师的课以及与马老师交流期间,让我对初中教学以及中考有了较深的认识。我认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想使使学生学会思考,成为善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课上提问多从本源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和讨论的欲望,再有就是教师备课要关注数学教材体系,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高中数学教材体系,还应该掌握初中教材体系,更应该掌握初高中知识上的断点,下面我只举几个具体实例:
1.对于解分式方程中考只要求学生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而学生在高中会遇到可化为一元二次的分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组;
2.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初中教材中已经不讲十字相乘了,而高中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解法是十字相乘,再有会遇到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和一元三次方程;
3.对于分母有理化初中要求会有理化分母只含有一个二次根式的单项式的,例如:把式子
分母有理化。而高中会遇到
这样的式子;
……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努力,需要我们做的事还是很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