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老家中洲,武强山、龙耳山是母亲山,武强溪是母亲溪。早在唐代,即是名山名溪。
按明知县吴撝谦《县治图赞》曰:遂安据两浙上游,依万山为险。狮峦并踞,婺峰孤耸于云端;龙渡交流,凤林横绕于水尾。义山排翠,列县治之屏风;碧嶂双青,作东门之锁钥。泮凝活水,影卓笔而倒词源;阁架文台,峙中流而作砥柱。倚山筑堵,屹若金城,阻涧为池,宛乎汤沼。暨于乡落,绕有名区,灵岩瀑布何殊白岳珠帘,马首干云无异蜀阿剑阁,岩崖之上并贯三泉,瀛麓之傍塘开半亩,龙耳山高峰削壁,狮子涧怪石踞蹲,七峰罗列并九华而齐名,米井沸腾亚一泉而并美,层岚叠巘,插汉排云,碧涧缘文,澄星浴月,地限僻邑,路出通衢,为两浙之咽喉,系三安之要害。
据《遂安县志》记载:龙耳山,县西六十里,旧名兔耳山。《新安记》云:两峰直上如兔耳。唐天宝六年改今名。山有天姥夫人祠,祷雨辄应。清方象瑛有《龙耳山》诗:“夭矫云中同龙,双耳峻如削。倾听紫霄空,峰峰散天乐。”
注释:俗称丫叉尖。围着龙耳山,历史上建有4座古塔,现存两座,龙门塔和雁塔。建于明代的9层琅琯塔于1999年大风雨中倒塌。
绕着龙耳山有武强溪、叶村溪,缓缓流进千岛湖。明韩晟有《武强溪》诗云:“激舂无缓濑,迸石有高滩。最喜风波定,临流强自宽。”
http://ww3/large/5ebddb9egw1exep95ec69j20c807qmyg.jpg
姓,是人一出生的文化标识。姓氏,正是我们的历史与血脉。淳安徐氏,为全县第四大姓,近三万人口。遂安徐姓主要居住在高门村、汾口龙山村和中洲镇徐家。现上海图书馆存有遂安八部《徐氏宗谱》。
淳安徐氏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贤哲接踵。宋代湖溪徐氏的徐任,而后的徐敏中、徐时中皆相继高登进士;世称“五经先生”的徐陟,靖康年间入太学太司成,两世有才子八人。元末明初,厚屏的徐尊生,以山林逸土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入京与一代文宗宋濂共修《元史》;元末,四大传奇之一《杀狗记》就是港口贤溪徐氏(七都湖溪徐氏分支)的徐畛所著。明代蜀阜徐氏更是进士踵接,有工部尚书徐贯,有敢上书言事的参政公徐鉴,编著淳安第一部诗集——《青溪诗集》的徐楚等,清代更有被称为“第一廉吏”的黄金里人徐士纳、近现代有淳安第一个入辞海专门介绍的生物科学家徐丰彦等。
徐家村徐氏家谱记载:北宋末年,徐氏先祖胜一公因金兵占据中原而南下,迁居于龙峰脚下,所以徐家称龙耳为龙峰,称龙峰徐家。也称杨村徐家。
.
中洲镇被誉为“古树之乡”,而徐家被誉为为“古树之村”。徐家还是东晋兵部尚书洪绍大将军隐居处和其侄儿陶渊明隐旅之地和《桃花源记》武陵原型之一。留有400多年县治所在地---木连遗址,留存东晋和明代两任兵部尚书和宋状元詹骙之墓及陶渊明撰写的洪绍墓志铭、文昌阁等众多历史和考古遗迹。
.
中洲镇被誉为“古树之乡”,而徐家被誉为为“古树之村”。徐家还是东晋兵部尚书洪绍大将军隐居处和其侄儿陶渊明隐旅之地和《桃花源记》武陵原型之一。留有400多年县治所在地---木连遗址,留存东晋和明代两任兵部尚书和宋状元詹骙之墓及陶渊明撰写的洪绍墓志铭、文昌阁等众多历史和考古遗迹。
历史上还有不少文人墨客对徐家不远处的景观名胜咏诗抒怀,如清毛际可留下《百丈漈》诗:“丹嶂何年剖,悬流万仞豁。峰晴留古雪,石怒抢寒霓。仄经攀藤滑,危岩俯松低。天台堪共拟,翘首赤城西。”
清陈学孔《琅琯松龙》诗:“寂历空山足避秦,饱餐烟雨养老鳞。虬枝烂漫将军盖,霜节支离老叟身。隔水笙簧风入幔,悬岩琅琯玉为邻。轮菌樾荫垂终古,莫艳成蹊桃李春。”
赞淳安徐氏
东海源流一脉长,
聚族淳邑唤隆昌。
施仁布德行忠义,
好学崇文耀祖芳。
名士英贤绵世泽,
诗书翰墨竞传香。
徐徐普送清风至,
往往常将正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