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small/5ebc2ce0495fe7d401260&690
文|刘一彤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被很多人当成座右铭,激励自己,继续奋发进取,不要沉浸在小小的成就里。
本来,这是一个不会有错的选择,人都在往高处走,事业上更加腾达,家庭上更加富足,爱情上更加甜蜜,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愿望。在美丽愿望的支撑下,很多人改变了自己单调乏味的人生轨迹,变得更加积极,那是一种让人感到欣喜的蜕变,好像脱胎换骨一般,迎来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只有更好,只要人能想到的改变,都可以付出行动,让那种朝思暮想最终美梦成真。
她的梦,应该很瑰丽,但是,她没有像前三甲的超女那样一夜成名后名利双收。她不咸不淡,不黑不红,浑浑噩噩的生活让她无比郁闷。同样是女人,她的条件,也很优秀,怎么就无法得到她想要的一切?那会是什么原因?她的总结是:不是技巧和用功的问题,一切都是因为一张皮囊。女人的外形,就是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通行证,虽然这样的通行证的实效很短,也值得去冒险。
她也应该知道这会是一次冒险,但她绝对不会想到这会让她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冒险的概念无非是效果不太好,甚至有点毁容。“毁容”这两个字,她都会极其忌讳,怎么会?那么多圆脸的女星都通过“动刀子”让自己获得了尖尖的下巴,看起来美不胜收。自己也一定会和她们一样,获得一个让自己满意,让公众疯狂的“明星脸”,说不定自己的星途一下子就铺开了,顺畅了,狗仔队,广告商,片约,名导,都会向自己抛来橄榄枝,至于是否也要弄绯闻和艳照,就听经纪人的安排了。
多美的梦啊,要实现这个梦,前提是,对“只有更好”彻底膜拜。
“只有更好”,可以让人积极上进,也可以让人的欲望无限制膨胀,最终将人带入无底的深渊。
她走了,在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带着那张已经很漂亮的脸,和“只有更好”的信条,一去不回了。
“只有更好”有时是会杀人的软刀子。
中国的父母,是否看到了,保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比让孩子获得成功更加重要。
我担心,他们只是会说,那个王贝,怎么会那么倒霉,那么不小心。然后,他们继续逼着孩子,走马灯式的在各个补课班中周旋,不管孩子如何心理压抑,身体多么疲惫不堪;还会有想美化自己的女孩子,得到大人的支持,继续走进手术室,手抖心跳着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这样还能怎么的?
“只有更好”,多么诱人,也多么无奈。
她的离去,不会让每个人都看清楚:对名誉金钱为表象的成功的渴望,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悲剧,现实中,很多人在用趋之若鹜的行动说,健康和生命,和成功相比,简直如草芥。
很多人嘴上不愿意承认,口口声声说健康最重要。实际上,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为,无论如何,人是不应该停滞不前的,只有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