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一彤
在浩瀚的海洋中,五彩缤纷的生命在畅游。鲨鱼以凶狠残忍称霸一方,是海洋让人不寒而栗的冷血杀手。但是,有一种被称作飞行员吸吮者的生物(pilot
sucker)—鮣,是让鲨鱼头痛的死对头。生活在深海中的鮣,体长可达到近
一米,靠头上的强有力的吸盘附在大鯊魚、海龟、鯨的腹部或船底,是周游四海的旅行家。它们在海里的游动时速可达50公里,它们在鲨鱼的附近游荡,一旦碰到了食物,它们就会一拥而上,疯狂与鲨鱼抢食。它们随时可以从比它大一倍的鲨鱼口中抢夺食物,鲨鱼为此经常饿肚皮,但也毫无办法。和鮣相比,时速为27公里的鲨鱼只能自认倒霉,因为鮣鱼的时速比鲨鱼要快上一倍。每当有食物出现,聪明的鮣利用凶狠的鲨鱼开路,然后靠着自己的游泳本事捷足先登将食物吃掉。所以,在海洋里凶残霸道的鲨鱼到了海底深处,反倒成了常常被鮣欺负的对象。
美国作家托马斯.勒克斯曾经在一首诗中对鮣这种生物有过生动的描写:寄生在鲨鱼的身上|有一只鮣|吃着它的剩食|在鮣身上|是一只更小的鮣|直到在它的身上|寄生着最后一只微小的鮣|纤维尖大小|还有心跳|味道的海洋|在它的四周|养育着它的寄主和它|它自己太小,无法被吃掉|因此,它可以在蓝色的洋流中漂游|像金字塔无形的尖|万物的末端

鮣作为海洋中寄生生物,靠吸附在寄主的身上存活,它们生命的过程是大海中无数生命过程的缩影。海洋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微观的宇宙,文明、生命都在这里折射和蔓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构成了海洋里的生存法则,这里也有非常完整的食物链系统,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海洋中鮣的存在给食物链提供了逆向思维,不仅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反过来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让大鱼俯首称臣,甚至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对大鱼进行凶狠异常的啃食。很多不可一世的大鱼伤痕累累,有的还命丧在这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生物之口。
大自然是神奇的,当它创造了一个生命,就必然要给这个生命提供存在下去的理由。人类社会中,以弱胜强,反客为主的现象不也是比比皆是吗?
在今天这个社会,人类以更加贪婪的姿态向陆地和海洋变本加厉地索取着,生物种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减。过去的50年,从地球上消失的物种,比之前的1000年消失的总和还多。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打着开发的旗号四处破坏,很可能,我们再见到海洋中如此斑斓的世界只能是在梦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