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语言和丁启阵的用心
文/ 落寞三秋月
http://s7/middle/5ebb9624gc98d19e2baa6&690
“杂家”马未都
语言学家丁启阵
马未都先生的新浪博客有粉丝近20万,访问量更是惊人的2亿多,足见其知识和人品的认可度。马先生下过乡、插过队,做过工人,写过小说,最后在考古、收藏上找到用武之地,现今已经名利双收。
羡煞国人的马先生连续几年在名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一举一动更是影响巨大,更别说“文章千古事”这么重要的一桩了。文章轻轻松松就在博客首页了,更要注意文章的质量,谬误百出于大家的身份不符,也让许多文章写得好却苦无出头机会的草根不服。鸟飞天,鼠钻地,鱼游水,各方面都有专家,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马未都也一样,所以不要哪个话题都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辞。更不要觉得来看你博文的人都是刚脱盲的,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已经多年了,把说教转变成探讨,或者更合适,更受欢迎。马先生的爱国用心昭然不用揭,可是老这样挂在嘴上念叨,连喷出的标点符号都那样爱国,自然也会有人对您起疑心的。
丁启阵先生是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由于职业所在,由是自己写的文章犀利精到,对别人的文章也容易要求偏高。
马未都在其文章《现代汉语》有这么一段: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中最为独特的,一字一义,一字一声,象形美观,字义丰富。我们自己使用至少四千年了。把拼音文字混入象形文字,尤其入典,表明操办者的妥协心态,同时表明了西方的文化入侵。这事我看比钓鱼岛问题还严重,领土的丢失还可以找回来,文化的入侵会深入骨髓,一代人下来,基本上回天无术。
丁启阵在其文章《马未都先生的知识和用心》一文里,站在语言文字专家的高度,提出上文八点谬误,这也说得过去。可文章末尾的一段怀疑“马未都用心”的结语,却让读者怀疑丁启阵自己的用心了。丁先生写到:
在中日两国为了争钓鱼岛眼看着就要兵戎相见的紧要时刻,马未都先生词典收入西文字母词“比钓鱼岛问题还严重”的说法,客观效果上,大有转移国人对钓鱼岛关注的视线、为日本人争取占领时间的嫌疑。须知,钓鱼岛问题是国际争端,词典收不收西文字母词只是国内分歧。马未都先生的说法,很容易使人想起“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臭名昭著的旧话。“领土的丢失可以找回来”,请问马未都先生,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可以放弃钓鱼岛的另一种表述法吗?马未都先生说别人是“文化汉奸”,马先生自己呢?
如此上纲上线,太刻薄了!肆意攻讦公认的爱国者、传统文化捍卫者马未都先生,我们不禁也要问问这位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客座教授丁启阵先生,您的用心又是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