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杨善洲可保云南不干旱
文/ 落寞三秋月
………………………………………………………………………………………………
感动中国的杨善洲老人去了!
震动中国的云南大干旱来了!
保山地委书记在保山做了一件保山的大事,是不是他从“保山”两字中看透了什么?“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看过电影《杨善洲》的国人,总会被老人的清廉、执著、坚守感动得热泪盈眶。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纪念伟人的方式也与世人截然相反,他一滴眼泪也不掉,以此来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生态、森林植被的环保意识:谁保护环境,环境保护谁;谁残害环境,环境残害谁。
我在上一篇文章《“云南”二字即是云南干旱之真因》中说到过降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降雨方式是得地利,去年泰国、孟加拉国等南亚平原地区就是因为大量水汽不能北上到云贵高原而在原地“释放”造成强降雨而引发水灾。第二种降雨方式是得天时,冷暖空气在哪里交汇有一定偶然性,得由老天爷自己高兴。第三种降雨方式是得人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人们保护环境使得森林郁郁、植被丰富,上方水汽充足。这样说来,就不难理解云南干旱不降水的原因了:无地利条件,四面八方都离海洋有些远;无天时眷顾,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等原因鲜有冷暖水汽云团在上方交汇;无人和优势,由于人口增多和发展经济(旅游开发、矿藏开采、工业污染)等原因造成本地区森林破坏严重。
地理不能改变,天时不可强求,人类唯一可以要求的只有自身,要求自身保护好生态环境,以此逐步改善本地区的生态循环系统。云南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山地面积占了云南的8成多,而山地的生态是很脆弱的,破坏了就不容易恢复。据说,现在云南的森林覆盖面积达50%多,对于这个统计数字,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云南必须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来提高有效的森林覆盖面积,大约是扎扎实实的30%。这个30%大约需要3000多个杨善洲这样的既有想法又能行动又有能力行动的保山老人才能完成。
390000000000
X 30% / (56000 X 667)
≈ 3132 (人)
如此赤裸裸的计算,我是想表达对杨善洲老人崇高的敬意。灾难来临时,灾难过后,我们要考虑的都很多。当然云南干旱不仅仅是云南人的事,和周边省区(贵州、四川、西藏)及相邻国家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去年的泰国、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家饱受洪涝之苦,他们也应当会在环境保护上下些苦功。
http://s4/middle/5ebb9624g7901b800de73&690
云南保山感天动地的保山老人——杨善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