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许多老师偏爱农民工子女
文/ 落寞三秋月
…………………………………………………………………………………………………………………………
看了标题,你一定不信和或者不屑,因为你认同周立波说的“现在的老师是灵魂出窍的工程师”。老师的队伍如此庞大,其间必然有些人做了一些有损师德和师道尊严的事,但应当承认大部分老师是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老师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态度也受到诟病,而事实上大部分老师能平等对待学生,甚至有不少老师偏爱农民工的子女,笔者罗列了一些理由:
一是教育大环境的改变。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逐年增加,所有的学生都免除了学杂费,同时也不允许学校向社会、家长拉所谓赞助,国家按学生数拨给教育经费。少了那些“钱万通”和“礼直壮”的家长,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就显得很平等。
二、国家实行绩效工资,给广大教师增加了工资,虽然物价飞涨,但相比总是增加了。各级教育部门就有理由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减少甚至杜绝有偿家教。老师没有必要对那些有条件参加补课的学生进行“偏爱”。
三、国家教育部几次下文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入学后得到平等的对待。
四、农民工输入地的政府部门为了留住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出台了一些保护农民工子女入学及受到平等对待的举措。
五、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王子”和“格格”,她们受到的宠爱多,相比之下老师能给她们的那点关爱实在算不得什么。而农民工子女几乎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她们更领老师的情。
六、“王子”、“格格”娇生惯养,性格相对怪异,老师难以明白她们的内心,教育起来更费力。农民工子女相对忠厚、单纯,鲜有那种“牛皮”学生。
七、城镇上单亲孩子所占比例增加很快,而农民工子女总是跟着父母双亲来城镇打工的。有些城镇孩子在父母离异后组建的新家庭中成为“累赘”,她们往往跟着家里的老人生活。家校联系的时候,很多城镇的孩子的监护人都不明确,或者只能联系到支支吾吾的老人。倒是农民工的孩子,她们的父母能便捷的联系到,态度也更诚恳、和顺。
八、国家富裕起来没几年,老师中的很多人是农民的孩子或者是农民工的孩子,她们能从农民工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幼时的情形,会从心底里有对穷苦孩子有偏爱。 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使得农民工孩子能拿到不少同情分,得到重视或偏爱。
九、农民工的孩子刚入学时往往成绩不怎么好,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而是受到学前教育、教材相异、师资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从成绩的提升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往往更有潜力可挖。倒是城镇的孩子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十、城镇孩子“市场化”程度较深,她们及家长看待教育、教师的“市场经济化”程度更高。农民工及子女受传统影响更多,总带着“天地国亲师”的信仰。
以上第一至四点能保障农民工子女得到更公平的教育和教育机会;第六至十点能让许多教师偏爱农民工子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