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
(2009-06-08 22:39:05)
标签:
杂谈 |
第七讲
组员:陈佳敏
主要内容:定义、意义、内容、方法、案例分析
一、定义
幼儿园日常生活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从事的管理工作。
二、意义
①班级生活管理可以满足幼儿在园生活的物质需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等,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他们的生产需要、发展需要等有待成人加以保障。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几乎包括了睡眠、饮食、入厕、衣着等全部生活内容。因此班级生活管理保障了对幼儿食品供给、休息、活动场地提供、生活设施、用品服务等物质条件;保证幼儿均衡营养、良好睡眠、安全卫生防护等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幼儿生活常规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提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班级生活管理涉及幼儿作息时间的安排、起居方式的规定。一切按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做精心的安排,从而促进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常识,纠正或改善幼儿入园前的不良生活习惯。目前在园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老一辈的溺爱,父母亲盲目的家教,忽视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幼儿生活的过度依赖,自理能力欠缺。
②幼儿园生活管理也是社会的需要。
一方面,家长的主观期望。幼儿家长迫切希望幼儿园起到精心养育孩子、弥补家庭教养不足的作用,从而使家长放心。
另一方面,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需要今天的幼儿成为具有明天独立工作能力、竞争合作能力和奋发向上的一代。而这一切又基于生存的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前提之上。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必能为今后参与竞争打下一定基础。
③生活管理也是整个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它是顺利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
没有规范的生活管理,幼儿就无法适应具有各种规则的教育、娱乐活动,从而对班级其他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三、方法(内容以下同学会仔细讲解)
1、小班生活常规管理的常用方法
(1)示范、模仿法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取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例子:学习抹椅子的常规时,教师先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抹椅子的兴趣,出示两张椅子,一张干净,一张脏,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椅子?怎样使椅子变干净呢?”然后,教师示范抹椅子,让幼儿掌握抹椅子的方法:“拿一块抹布放在椅子上,将抹布对折后再对折,变成一个小正方形。小手抓牢抹布,先抹桌面,从外向里抹,再抹椅背椅腿,最后抹横档。”(强调要蹲着抹,抹布的一面脏了可换另一面。)然后请幼儿来练习抹椅子。
(2)文学作品的妙用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可以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也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进行生活常规的管理。
例子:在洗手的时候,我们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关好水龙头,擦干手指头。”这样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任务。
(3)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例子:开学初,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志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4)红五星的作用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可在班里开辟“宝宝学会了”专栏。把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专栏里,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如小朋友学会了自己吃饭,不挑食,就在吃饭那一栏里画一个五角星,如小朋友能遵守睡觉的规则,就在睡觉那一栏里画一个五角星等。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5)个别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影响遵守规则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的进行教育。
2、中班班生活常规管理的常用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它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榜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使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也可以使文艺作品中的,可以是同伴的榜样,也可以是成人的榜样。其中,教师必须注意自身正面榜样的建立。
例子:吃中饭的时候,孩子们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班上的两位老师也分别从教师餐厅打来了饭菜。他们坐在小朋友中间,和小朋友一起进餐。其中的一位老师对小朋友们说:“大家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自己却和另一位老师唧唧呱呱的边说边吃,还把碗里的大葱一根根的挑出来放在桌上。不难想象,在这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班上的幼儿能培养安静进餐和不挑食的好习惯吗?
(2)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转化成良好的习惯。行为练习可以分为两种: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和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行为练习法也可以渗透到游戏中去。
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子:在教幼儿叠衣服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快,叠得整齐。发现不符合的现象,教师可让幼儿反复练习。
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子: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多脱了衣服,教师随机创设了一个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从而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去手动收拾整理,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这种对比鲜明的情绪,将促使幼儿自觉地把脱下来的衣服整齐叠放在固定的地方。
(3)及时补强法
(4)图示图表法
图示图表法由图示和图表两部分构成。图示就是将抽象的常规要求用一幅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并注上简单的文字提示。图表是记录幼儿表现的各种表格。如:幼儿进餐情况记录表
姓名 |
常规项目 |
选择图示 |
奖励标志 |
××× |
吃饭一份饭菜 |
贴图示 |
|
其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奖励标志,讨论设定什么标志奖给哪种好行为。如小猫咪奖给午睡表现好的幼儿,小白兔奖给爱清洁、讲卫生的幼儿等。这种图示图表每人一份,所含内容是一样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周评比一次或两次,幼儿展开比赛。这种图示图表法,直观形象,幼儿一看就懂,很感兴趣,对常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大班生活常规管理的常用方法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
生活常规的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许多领域,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通过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付诸实施。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例子:为了让幼儿懂得保护牙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老师设计健康活动《小熊学刷牙》,通过故事《小熊拔牙》、出示牙齿模型,再进行实际练习,不仅让幼儿明白道理,还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
例子:有个孩子因挖鼻子使鼻子出血,于是,老师抓住这一机会告诉幼儿鼻子的作用及挖鼻子的危害,告诉幼儿以后当鼻子发痒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这样,教师利用这一情况让幼儿接受了一次很有实效的健康教育。
(3)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
幼儿生活常规建立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帮助时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的肯定评价可以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以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行为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对已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例如洗手这一卫生习惯,从小班刚入园教师就开始要求,到了大班依然不能放松要求,做到经常检查、监督,对于个别随便的幼儿要给予个别帮助,对坚持要求洗手的幼儿要给予表扬鼓励。
四、内容
幼儿园日常生活管理的主要环节
来园
各个环节中幼儿生活的常规、班级教师的职责、保育员的职责如下表:
生活环节 |
幼儿生活常规 |
班级教师职责 |
保育员职责 |
来园 (晨间活动) |
1、衣着整洁来园。 2、接受晨检,插放晨检标记。 3、将外衣、帽子放在固定地方。 4、进行简单劳动,如擦桌椅。 |
1、接待幼儿,与家长做好交接手续。 2、观察幼儿来园精神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 3、提醒幼儿进行正确的劳动。 4、清点人数,做好点名记录。 |
1、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2、做好室内外清洁卫生工作。 3、做好幼儿生活用品的安放及毛巾、水杯格清毒工作。 4、准备好幼儿一日饮水,保证幼儿幼儿随时有温开水喝。 |
盥洗 |
1、逐渐掌握洗手、洗脸、漱口的方法。 2、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3、大小便基本自理。 4、盥洗时保持地面干爽、清洁。 |
1、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的盥洗。 2、允许幼儿按需要随时大小便。饭前、外出、入睡前提醒幼儿上厕所。 3、提醒幼儿手脏洗手。 4、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
1、盥洗后毛巾洗净、消毒。 2、保持地面干爽,防止幼儿滑跤。 3、幼儿入厕,要观察并给予帮助。 |
餐点、饮水 |
1、餐前洗手,安静入座。 2、正确使用餐具。 3、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 4、注意桌面、地面整洁,注意衣服整洁。 5、餐后擦嘴、漱口。 6、自己取用点心,自己取水杯喝水。 |
1、餐前半小时组织安静活动。 2、组织盥洗,教育、指导幼儿正确用餐。 3、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不挑食。 4、指导幼儿餐后收拾个人餐具。 5、关照幼儿餐后活动并组织安静、轻松的活动。 |
1、餐前消毒餐桌,准备餐具。 2、根据幼儿饭量大小随时添饭,不催食。 3、餐后整理餐具、桌面、地面的卫生清洁工作。 |
睡眠 |
1、保持寝室安静,自己在床铺前有序脱衣裤、鞋袜。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放在固定位置。 2、安静入睡,睡姿正确,不玩物品。 3、学习整理床铺。 |
1、指导、帮助幼儿穿脱衣服,提醒穿脱得顺序与方法。 2、帮助幼儿盖被子,纠正不正确睡姿。 3、随时检查睡眠情况,安慰入睡困难幼儿。 4、要特别注意睡眠期间起床入厕的幼儿安全保护。 |
1、提供安静、通风的光线,较暗、整洁的睡眠环境。 2、协助教师检查幼儿起床后仪表。帮助个别幼儿整理。 3、保持幼儿起床后寝室整洁。 |
离园 |
1、收拾好玩具,整理好场地,愿意完成老师交给的简单劳动任务。如养殖、种植角的清洁工作等。 2、将脱下的衣帽带回家 |
1、安排幼儿安静活动。 2、与家长简单交流幼儿在园的生活、身体情况。 3、提醒幼儿回家前整理好玩具,清理好场地。 4、提醒家长将幼儿衣服、帽子清点好拿回家。 5、清点人数,做好交接班。 |
1、指导幼儿整理玩具,清理场地。 2、将活动室的环境整理干净。 |
说明:1、此表适用于全日制幼儿园使用。 2、根据不同季节、区域和不同年龄斑幼儿的特点,可对该表内容进行调整。 3、可据此表,将班级保教人员的工作职责定点、定时、定量,这样更便于管理。 |
(陈娅男06950204)
一、不同年龄段幼儿日常生活内容有差异。
(1)内容的制定是以儿童的特点、心理机制、年龄特点为依据的。
(2)儿童由被动地、教师指导与帮助——在教师帮助喜爱主动地活动——自发地习惯性的活动。
(3)小班、中班、大班—比较、分析(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具体展现)
生活环节 |
幼儿活动常规 |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
来园活动 |
1、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向老师问早、问好; 2、带手帕,衣着整洁,能高兴地接受晨检,插放晨检标志。 3、进后,在教师的知道下,将脱下的衣服和帽子放在固定的地方。 4、学习搬小椅子,双手轻拿轻放小椅子 |
衣着整齐、主动地接受晨检,插放晨检标记;进班后,学习将帽子、外衣叠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习擦桌椅,并放整齐。 |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 2、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内外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3、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4、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
盥洗洗活动 |
1、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 2、洗手前将衣袖卷起,洗手时能按顺序认真地洗。 3、洗手时不玩水,学会擦肥皂,洗好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4、能主动向老师表示大小便,学会上厕所小便。 5、逐步学会饭后漱口。 |
1、养成饭前便后及手脏时洗手的习惯,会自己卷衣袖,在教师指导下会擦肥皂并冲洗干净,擦干手挂好毛巾。 2、大小便基本能自理,;小便姿势正确,学会拉好裤子,注意腹部保暖。 |
1、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秩序和方法。 2、动作迅速,认真,不打架,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面。 3、每天早晚刷牙,刷牙时要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刷,最后用水涑干净。 |
餐点、饮水 |
1、安静就坐,愉快进餐。 2、学习使用餐具。 3、学习文明的进餐行为,细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饭,保持桌面、地面、衣服整洁。 4、学会餐后擦嘴,用温水漱口。 5、能主动表示想喝水。 |
1、安静愉快地进餐。坐姿自然。 2、正确使用餐具,学习用筷子夹菜,用手扶碗。学习收拾碗筷。 3、逐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细嚼慢咽,吃饭时不发出响声。不用手抓菜,不用汤泡饭,不挑食。不剩饭菜。 4、咽完最后一口饭菜离开座位。餐后擦嘴,用温水漱口。餐具轻拿轻放。 5、能自己取杯子喝水。 |
1、正确使用筷子吃饭,左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碗,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不弄脏桌面和衣服等行为习惯。 3、用筷子将饭桌上的饭粒、残渣弄进碗里,放好椅子,送回餐具。 4、力所能及地帮助保教人员做好餐前准备工作并收拾餐厅。 5、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 2、活动后或口渴时随时饮水。 4、不浪费开水,不喝生水。 |
睡眠 |
1、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2、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按顺序脱衣裤鞋袜,放在固定的地方。 |
1、安静就寝,睡姿正确,不蒙头睡。 2、睡前若身体不适要及时告诉老师。 3、学习独立、有序地穿脱衣裤、鞋袜。能将脱下的衣裤、鞋袜放在固定的地方。能认识左右鞋,并穿好鞋,会系鞋带。 4、学习整理床铺:学会叠小被子,在成人指导下会叠大被子,整齐地拉平床单,将枕头放在叠好的被子上面。 |
1、不带小玩物上床,迅速铺好被,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安静入睡。 2、养成正确的睡姿。 3、按时起床,按顺序穿衣服。 4、学习自己整理床铺。 |
离园 |
1、收拾好玩具,放好桌椅,离开活动室。 2、将脱下的衣服、帽子穿好回家。 |
1、收拾好玩具,整理好场地。 2、将脱下的衣帽带回家。 3、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
|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上列举的内容不是机械死板的,是可以随实际情况变通、灵活选择的。
(2)在选择日常生活内容时,要根据每所幼儿园地域背景、本园实际情况、师资力量等条件的不同适当选择。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想一想
1、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如何正确处理?
2、你对王老师这样的处理方法有什么想法?
相关分析:
案例中王老师的处理方式: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孩子。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长处
三、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评价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横向比较的方法
案例分析(二)
想一想
1、试分析扬扬出现这种吃饭习惯以及后来逐渐游离集体现象的原因
2、你对老师的处理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
相关分析:
扬扬这种行为的原因:
1、可能与扬扬是个剖腹早产儿,一直有些感统失调有关。她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得不太好,所以从小吃饭就不太拿得好餐具,形成了用手抓饭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当时没引起家人更多的重视,没有及时纠正。2、在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一开始保育员出于好心,也怕她吃得桌上地上一塌糊涂,就常常喂她。等扬扬到了中班,老师要求孩子要自己独立进餐,可扬扬和同伴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有点大了,就常常因此受到批评,这使她在这件事上更缺乏了信心。这使得扬扬渐渐脱离了集体。
案例中老师处理不当之处:
首先,老师要和扬扬的家长进行了一次约谈,了解扬扬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并商量如何一起解决。
其次,老师和家长统一看法:吃饭的习惯要纠正,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语;而要改为具体指导扬扬如何正确运用餐具,多加以练习,帮助她逐步学会干净地进餐。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和家长一方面加强对扬扬小肌肉动作的训练,有意识地经常让她练习拿调羹舀各种物品;另一方面,当扬扬在进餐过程中又出现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时,不再大声在集体面前批评她,而改为走到扬扬身边轻轻地提醒,对她说:“扬扬,吃饭时不要急,你很能干的,也长大了,一定可以不用手而用调羹把饭菜舀起来。来,象老师这样把调羹轻轻插到饭菜里面,再拿平了舀起来,看,这样饭菜就不掉出来了吧……”慢慢地,扬扬进餐的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小朋友不再说她“脏”,她和同伴的关系也有了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