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讲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2009-05-31 14:19:41)
标签:

杂谈

第十讲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    ——小组成员:郑潇琼 徐美丹      

内容简介

         概要(意义、任务)

                     日常性的家长工作

              

         形式和方法

             

                     阶段性的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概要(意义、任务、区别)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愿望,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家长工作的意义(《幼儿园管理》丛中笑 编著 第六章 幼儿园家长和社区P169

1.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

      父母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习惯常常是幼年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会给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幼儿主要靠模仿成人来学习。父母的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称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父母影响孩子对生活态度。父母对生活得态度常常会留在孩子的脑海里,时常影响孩子的未来的生活。若父母热爱生活,用热情拥抱生活,用好奇探寻世界,用心灵去感受美好,孩子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相反,父母对一切麻木不仁、冷漠、迟钝,缺少应有的激情,那么孩子就可能变得冷漠、迟钝、乏味、狭隘、利己。

        父母影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教养方法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放任的教养方法,将培养出缺乏责任心、自私、无原则性的孩子。

2.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人都是生活在家庭环境中的。家庭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是非常必要的。

3.       做好家长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和促进幼儿园改进工作。

         幼儿园教育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的效果。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资源,幼儿除在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家长对他们有直接的影响。

家长工作的任务(《幼儿园工作管理》谢秀丽 编著 第十一章幼儿园公共关系P237

1.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老师在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和保教方法。

2.加强家园联系,实现同步教育的质量。

这是家长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园班级和家庭加强联系,互相理解,相互信赖,共同配合,实现同步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了解家长的要求,更好的服务家长。

幼儿园的公关要以社会利益为本,以公众利益为第一出发点。所以,了解家长的要求,更好的服务家长很重要。

4.争取家长配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幼儿园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联系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注意:幼儿园班级中的家长工作与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区别

案例(《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案例143——家长工作程序化管理P240

家长工作程序化管理

1.       园级家长工作

家长学校——专家指导

园长接待日——加强沟通,促进亲和力

家园同乐活动——体验亲情,增强凝聚力

2.       各年龄段的家长工作

家长代表工作——从家长中来到家长中去 家长代表会议 宣传栏

家长开放日——全方位展示幼儿园教育

3.       班级家长工作

入院前家访及初期家长会——全面了解幼儿

一日活动中的家长工作——及时沟通 来园 离园

一周活动中的家长工作——加强反馈 家长联系册

一月活动中的家长工作——有效指导 主题月 如何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1.本班老师是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2.包含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的(根据幼儿园目标)

 3.针对本班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开展工作

 4.形式方法具体且灵活多变

 

 

日常性的家长公关工作:

1.         面谈的方式(e.g. 接送时的交流、个别交谈)

2.         书面的方式(e.g.便条 )

3.         电话交谈的方式

一、书面的方式

(一)家长须知

1.         父母如何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或重新适应幼儿生活;

a)         【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愿望;(参观幼儿园、与大孩子玩等)

b)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缩小家庭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性;(作息制度等)

c)        父母与孩子一起进行模拟幼儿园的活动;(做游戏,在游戏中教育等)

d)        结合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礼貌用语的教育等)(摘自《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2.         缴费注意事项;

3.         接送幼儿的注意事项;

4.         幼儿的健康保健;

5.         幼儿的衣着注意事项;

6.         家园联系规则;

7.         其他: e.g. 幼儿请假规定

 

   (二)家园联系手册

1.         由家长和老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撰写的;

2.         固定内容或以项目方式呈现

 

   (三)宣传栏、版报(家园栏)(摘自《引到家长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

     多设在幼儿园室外的安静处,方便家长阅读。家园栏的口吻从原来命令式的“请”转变为以同伴的、协商的口吻,进行平等、对话式交流

1.         “会说话的家园栏”--情感中的“请”字内涵

例:星期五是我们班的“小小民歌节”活动,请您和孩子共同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张“小小民歌节”宣传海报,快快加入吧!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创意,别错过让孩子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哦!

2.         “会说话的家园栏”--珍藏点滴

教师关注家长对班上的工作热情,把家长、孩子对班上工作的支持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呈现在家园栏中,供所有的家长翻阅,使家长真切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

 

案例: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我们在家园栏中设置了一个栏目,如“每月话题”、“亲子情浓”等,围绕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由家长在家园栏中提出一些问题,如“孩子爱告状则怎么办?”等因为这些问题家长都深有同感,所以许多家长纷纷投稿参与讨论。

有的家长写道:“用故事来帮助孩子,告状行为反映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她分析,比如别人推她时不时路过时不小心?女儿爱听故事,我就把女儿和其他孩子的矛盾变成故事,和她一起设计不同的结尾。”还有家长写道:“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启发孩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小朋友们握握手,抱一抱,相信孩子很快会忘掉。”家长间的交流,既增加了家长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家园之间的互动。

           

 

   (四)班讯(内容与宣传栏、版报相似)

       每个月或不定期的由幼儿园自编的,赠送给家长,也可赠送给园参观者或相关机构,以扩大幼儿园宣传。其内容广泛多样,如:

1.         通报幼儿园动向;

2.         各班教学情况;

3.         幼儿园趣闻;

4.         幼儿作品发表等等

                --给家长留点空间,供讨论、谈心得体会、提意见或建议等。

 

二、电话交谈方式(摘自《幼儿园纲要》)

在传达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同时,也可以随时就孩子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方法。

1.         家长与教师之间

2.         家长与家长之间

 

阶段性 的家长工作

•教师对班级的家长工作安排需要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                  

定期家访

•一般在学期初或学期末。

•目的:关注幼儿、关注教师与家长间的关系

•优缺点:可建立起幼儿的初步信任关系,但家访耗时,为避免打扰家长,访问可以简短些。

     

家长会

•活动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活动要求:有周详的计划,地场布置多样化,活动方式的不要每次都一样。

•不足:表现为形式化的走过场

家长开放日

•即亲子活动和家园同乐活动。例如:亲子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等

•案例1:快乐的童年艺术节

•促进多向互动,实现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发展。

家长参与

•即让家长参与班级教学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协助班级教学工作,或者充当教学活动的工作者。

•事例2:妈妈老师

•——既锻炼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又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实效;

•——拓展了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弥补了缺陷,为教师创造了更好地向家长学习的机会。

阶段性的安排:

•——要求活动安排符合幼儿在心里发展特征

Ø    1、新生(小班)来园初:

       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

Ø    2、学期初:主要是家长、家长会

Ø    3、学期过程中:主要有定期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参与

Ø    4、学期末:定期家访、家长会。

案例2:妈妈老师

•    曾在中学当过音乐老师的覃翰宗的妈妈,在给孩子们组织音乐活动后感叹道: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作为曾经的音乐教师,我一直在考虑儿子的音乐教育问题。虽然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孩子快乐地开始音乐学习,那样会使他的学习更有趣,更好玩,他的个人表现力和与人合作能力也会得到同步发展。正好,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家长走进课堂活动使我有了实践的机会。我非常乐意走进孩子的课堂,尽己所能,与幼儿园携手把孩子培育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一分子。回想起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许多时候陷入偏重技巧学习、知识理论学习等误区中,漫长的学习过程,更多的苦练、苦学,又有多少时间是在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愉悦呢?所以,我真心祝愿今后幼儿园与家庭能进一步合作,把家长的多才多艺充实到幼儿园的活动中,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尽家长的一份力。

 

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的不足之处

直白的“告状”

强强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时常要给老师添点麻烦。瞧,今天他有“闯祸”了。强强玩水把洗手间弄得“水漫金山”,还把小朋友洗手用的肥皂全部扔进了小便池里。老师生气极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而且已经多次教育过强强: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肥皂不是玩具,不能玩。可强强总是不听。于是,在强强妈妈来借他的时候,老师忍不住告起状来:“强强妈妈,强强这孩子真是不听话,整天闯祸,你看,今天他又在厕所里玩水,弄得厕所里全是水,还把洗手用的肥皂全部扔进了小便池,你要好好教育教育他。”强强妈妈听了老师的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看得出来她有些不高兴。随后她忍住怒火,一把拉过站在一旁的强强。强强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跟着妈妈离开了教室。

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告状”怎么样?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说?

沟通是一门艺术啊!跟家长交流,我们好考虑家长的承受程度等等方面,说不好还会让幼儿承受皮肉之苦,同时家长也会不高兴,对老师产生这样那样的意见。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加强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施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幼儿园班级工作中的家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不会开家长会

目前幼儿园里90%以上是青年教师,她们有做好家长工作的热情,但往往缺乏做好家长工作的方法。以开家长会为例,有的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开班级家长会,俨然一副给家长上课的架势,并且指名道姓地批评“××小朋友这方面很差”,使其家长无地自容。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对幼儿的教育。有经验的教师开家长会就比较注意这个问题,教师只是讲出班内孩子的各种不同的各种不良现象,提醒家长加强教育,对事不对人,而家长听了心里有数,面子上过得去,心理上也比较容易接受。

2、  与家长的个别接触少

幼儿园除了正常的家访,教师与家长的接触主要靠平时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有些家长不够重视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而少数教师有甘于被动地接触家长,家长不来也不主动去找家长。这部分教师不大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只满足在幼儿园有好的表现就行。应当看到,只有经常与家长交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

3、  不善于具体地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

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他们会经常地问教师“我的孩子最近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不少教师往往回答“蛮好的,蛮好的”或者“还可以”等等很空洞的话。这样的回答家长不会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太少,与幼儿的个别接触也不多,因而不能深入地把握幼儿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平时只有多接触幼儿、多观察幼儿,才能具体地了解幼儿各方面的状况,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才有话可说,并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取得和家长的共识。

4、不适当地加重家长的负担

幼儿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家长的配合,但家长配合的“度”要把握好。目前的状况是不少幼儿园一有活动就想到家长;要美化环境了,让家长带花、带金鱼;要组织活动了,让家长做教具、做服装等等。幼儿园开展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合理的,作为家长也有责任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如幼儿园外出用车,绝大多数是依靠家长帮助的。但是。应该由幼儿园自己完成的工作不能转嫁给家庭,而给家长带来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否则,必将降低幼儿园在家长心目中的威信,有损幼儿园的形象。

5、  良好的服务传统在淡化、消失

幼儿园是兼具着教育和保育双重任务的。可是,当前在一部分幼儿园,服务的观念淡化了,一些服务的措施也,没有了。最简单的一件小事——为幼儿剪指甲,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早已不做了。幼儿不舒服,幼儿园不是派人先送医院在告诉家长,而是一个电话打到家长单位,叫家长带孩子去看病等等。

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做以下工作进行完善班级工作中的家长工作

1、  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者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自居,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

2、  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则不会。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3、  家庭教育的内容选择

家庭教育知道的内容,应从多种角度加以选择,但最终都应考虑作为指导直接对象的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态度及行为,使指导内容具有针对性。

4、  沟通方面

工作中只有多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家长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自己也才能更好得走进家长,主动交流,能促进和深化与家长的交往。教师在面对不同家长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有着不同性格、生活背景 、教育理念,因此在彼此沟通时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看法。教育孩子是我们的职责,帮助家长科学育儿也是我们的义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