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幼儿园班级幼儿行为的管理
(2009-05-19 23:43:43)
标签:
教育 |
第八讲
组员:冯燕丽
王老师刚来到幼儿园工作,就遇到了一个非常难以管教的孩子——磊磊。磊磊生气时会大声尖叫,或踢门、撞墙,做出许多过激的行为。老师拿他没办法,只好将他与其他小朋友隔离。
行为管理的概念
1、行为是一种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
2、行为除包括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外,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或意识等活动。
3、行为是心理表征的历程,对外显而可以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大重视,更强调内在的心理活动。
目前
v
心理学依据
v
1、成熟
2、有机体暂时的状态
3、学习
成熟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了许多阶段,这些阶段具有一定的秩序,他们的行为变化很大,从抬头、翻身、坐、站等到各种动作的分化、复杂,再到老化、退化,无不表明:人的行为离不开生理的成熟。
有机体暂时的状态
v
学习
经过多年的争论,人民越来越认识到,学习在人的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行为改变的索引,这种改变具有较为持久的特性,行为改变是经验和练习的结果。通过学习改变的行为,有时可以观察到,如幼儿园来不会插积塑片,经过训练他学会了。
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故行为可以进行管理和控制。我们就是要通过管理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改变幼儿不良的行为。另外也要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行为的种类
1.
2.
3.
行为管理的方法
(1)示范法,教师为幼儿的行为做示范,让幼儿模仿。
(2)指导法,教师用语言解释行为的重点、难点、这种方法与示范法常常配合起来使用。
(3)练习法,主要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联系,亲自体验,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4)强化法,幼儿做对了就给予强化,如表扬、物质奖励、活动奖励。
(5)剥夺法,幼儿的行为出现错误,且多次不改,可采用剥夺法,如剥夺他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注意不能剥夺与其身体发育相关的事情,如吃饭、睡眠等。
(6)游戏法,通过游戏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生活行为的管理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
v
v
生活行为的管理对幼儿影响
v
v
1、迎合与伪装
2、迂回与讨价还价
v
v
幼儿交往行为的管理
v
v
v
社会性行为(交往行为)——即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人们由此实现与他人的相互交往。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v
v
小班 |
鼓励幼儿愿意和同伴交往 |
中班 |
1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2学习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3学习自己解决交往中的小纠纷。 |
大班 |
1引导幼儿主动、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友好相处 2使幼儿学会主动照顾,关心中小班的幼儿。 |
小班 |
幼儿之间开始相互交往,语言成为交往的重要形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交往规则,在教师的指导下,会产生一些助人、分享、合作的行为,当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争抢、攻击性行为等 |
中班 |
负向特征主要表现在攻击性行为、告状等班级冲突上 |
大班 |
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占据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幼儿交往中,游戏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同伴交往中,幼儿的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发张。建立与维持同伴关系,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目的性也有明显变化。他们更喜欢集体活动,喜欢与周围人交往,并能按自己的兴趣独立地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 |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幼儿学习行为的管理
主讲:刘琎
推荐书目: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
作 者: 高峡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幼儿园教育教学是教师们都感到极为重要而又难以改进的教育途径。本书按照教育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的时间顺序与案例研究线索,以一个个生动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引导教师从思考主题和目标的确立开始,逐步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体会真正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感悟如何根据幼儿不同领域学习的特点、发展进程进行有效的支持与促进,再尝试着反思与改进教学。
阅读本书的过程将使你在思想深处经历着案例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伴会与你携手,专家会与你同行;你会获得看待问题的新视角、揭示现象的新纬度、改进教育教学的新动力。
第一单元 确定适宜的教育教学主题和目标
一、研究关键经验,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案例 滚动
二、对幼儿的兴趣点做价值判断,形成教育教学主题
案例 蜗牛
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有机整合各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
案例 美丽的蝴蝶
第二单元创设互动墙饰,选择和投放适宜的材料与资源
一、使墙饰具有发展和延伸的空间
案例 采摘前后
二、让墙饰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案例 秋天的故事
三、通过适宜的材料投放与游戏活动,支持幼儿跨越学习难点
案例一 赶小猪
案例二 自制平衡桥
四、根据教育活动目标,选择、研究材料/“教材”的性质
案例 小兔跳和大象走
五、迁移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熟悉新材料
案例 七彩橡皮泥
第三单元 营造主动学习的“课堂”
一、主动学习的过程与特征
案例 学做解放军
二、用具有层次性、渐进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案例 磁铁
三、生成性教育教学方案的再设计
案例一 摸摸他
案例二 机器蜈蚣
四、主动的学与适宜的教
案例一 鸽子?恐龙?背面人
案例二 百鸟园
五、将幼儿出乎意料的表现引入主动学习中
案例一 “啧啧”声中的节奏
案例二 小虫的自由
六、让幼儿经历有效的合作学习
案例 故事连环画
第四单元 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第五单元 反思、改进教与学的行为
第六单元 教学案例研究
幼儿教师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给每个幼儿发了一个笔套。我想,如果有人发现笔套少而笔多,需要自己来做笔套,那么今天的学习任务就自然地提出来了。可是他们似乎还沉浸在接受礼物的兴奋中,并没有人提出这个话题。
◆探索活动一:拆笔套
◆探索活动二:还原笔套
◆探索活动三:制作新笔套
我在各组之间来回走动着,观察幼儿探索的情况。这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有意识地选出两种纸,并按其各自的作用探索制作起来,有个幼儿却很随意地取出长条纸就卷起纸管来,我等待了一会儿,想让他自己发现纸拿错了,可过了一会儿,他似乎仍然没有发现纸的问题。于是,我试着拿起范例笔套,在他卷的纸管旁边比了一下,我的动作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看范例,又看看自己卷的纸管,好像意识到有问题了,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想,该提示一下了,我问:“到底用什么样的纸?不清楚可以怎么办?”他又拆开范例,终于发现纸拿错了,他立即做了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逐渐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也探索出了解决的办法。有的幼儿调整了卷纸管和折纸条的顺序,先折纸条再卷纸管,以免纸管松开;有的幼儿折好纸条后,把纸条夹在纸中间卷纸管,解决了纸条、纸管不配套的问题……20分钟后,幼儿大多有了自己探索的成果,他们把笔套套在自己的笔上,脸上露出了成功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