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度观察》第153期:空难背后,真相何在?


标签:
22度观察伊春空难民航安全飞机失事机长责任杂谈 |
分类: 精彩节目回顾 |

2010年8月24日21时40分,河南航空公司一架E190型客机在黑龙江伊春机场降落前失事,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这起事故终结了中国民航2102天的全球骄人安全纪录。
8月27日中午,东方航空公司由成都飞往无锡的航班在起飞20分钟后因为机械故障返航。
8月28日凌晨,华夏航空飞机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机翼摩擦事故。
8月30日中午,上海航空从上海飞往香港的航班在起飞半小时后,机舱中突然冒出烟雾,被迫返航。
9月13日早间,南方航空的一架客机在装运行李时起火,但无人员伤亡。
在伊春空难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小民航故障频频发生,让人们对航空安全的关注空前高涨。事故频发原因何在?而随着伊春灾难调查的不断深入,幸免于难的机长被质疑为灾难的首要责任人,作为航空安全中重要的一道屏障,机长在飞行中究竟承担了怎样的重任?机长和飞行安全的关联到底有多大?本期《22度观察》与您共同关注。
主持人:我们观察,你们判断,欢迎收看《22度观察》。今天要观察的命题是空难背后的事实真相,首先认识一下我们四位观察嘉宾,在我左手边分别是资深机长谭军,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前院长田保华,我右手边的两位,民航法律专家张起淮,和资深媒体人宋阳,你好。空难……舆论的风口浪尖,距离我们最近的824伊春空难,到底它的原因在哪里?有人认为可能是天气原因,有人认为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有人甚至说是民间传说中的鬼节,这是宿命使然,那么到底8月24日晚上从飞机降落到撞地起火,这短短几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请到了在灾难中一脚踹开机舱门带给20位乘客新生的张新海先生来讲述当时的情景,有请张先生。张先生,我知道其实这场空难对您还是有很大的心理阴影,像您今天远道而来就是专门选择了坐火车的方式,没有选择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