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度观察》第74期:"暴走妈妈"的行为,该不该被倡导?


标签:
22度观察暴走妈妈活体器官移植器官捐献社会道德杂谈 |
分类: 精彩节目回顾 |
来自湖北武汉55岁的陈玉蓉原本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最近却因为舍肝救子的新闻而为全国所熟知。陈玉蓉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而她却因为重度脂肪肝无法为儿子捐献。为了给儿子换肝救命,患有高血压的陈玉蓉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只吃三成饱,暴走 10公里,在7个月内治愈了脂肪肝,最终为儿子捐肝成功。
事情一经网络传播后,国内几十家大型媒体竞相报道,陈玉蓉也因此有了“暴走妈妈”的美称。而在媒体一边倒的宣传母爱伟大,甚至有人预言“陈玉蓉将是2009感动中国人物”的同时,也有人提出,情感背后,暴走妈妈的行为本身其实并不值得倡导,这种以伤害一人身体为代价、拯救另一人的方式并不可取,更不应该得到推崇和赞扬。简单情感传奇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的是一直备受争议的活体器官移植问题。那么,“暴走妈妈舍肝救子”这种行为该不该被倡导?而非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这个看似公益的大爱之举为何现行法规却不容?《22度观察》正在关注。
主持人:欢迎收看《22度观察》。最近有一个故事,是一个暴走妈妈的故事,一个母亲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不惜将自己的肝捐给了孩子,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思考,活体器官移植必要吗?科学吗?合理吗?合法吗?值得倡导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讨论的话题,我们的嘉宾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先生,欢迎您。中华医师协会维权委员会总干事邓利强先生,欢迎您。社会学家李楯先生,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肖群忠先生,欢迎。还有我们的评论家,著名的司马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