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燕生:遭遇保护主义的中国如何应对进出口危机

(2009-04-02 11:40:01)
标签:

22度观察

张燕生

进出口

外汇储备

国际并购

杂谈

分类: 精彩节目回顾

    近日,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了深圳卫视《22°观察》的访谈。他在节目中表示,当前我们可以从转危为机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外汇储备和相关政策来应对出口危机,并且不会影响到国内就业。

    在G20峰会召开的当口,在全球领袖进行世界布局的时候,在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在国内出口行业急于恢复旧有出口渠道的时候,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发起国际并购热潮的时候,张燕生所长的话,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本期节目《中国进出口业,是死扛,还是立即转型》将在周日(4月5日)晚10:30播出,敬请期待。

 

    全世界的人不会根据选择生活的,而且自由贸易的趋势也不会是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它可能会中断,可能会倒退,可能会夭折,多少年以后可能会发生新一轮的自由贸易的推动和浪潮。目前金融危机实际上还是有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迹象。贸易保护主义在下一步日子会更难过:全球经济都进入负增长,而且国际贸易、全球的资本流动、全球直接投资会大幅度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出口到别的国家,如果增长的比较快往往在国内可能都是政治比较敏感的问题。

    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一直都讲任何事都是双刃剑,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的来的以后人们往往不看成是危机,有时候看成机遇,我们叫转危为机。别人可能对你大量衬衣出口到对方国家比较敏感。但是对你的投资往往是欢迎的,创造就业、创造税收,对他来讲是扩大他国内需求的一个非常好的措施,能带动他国内的投资、消费。我们毕竟是有1.95万美金的外汇储备资产,我们如果把其中一部分从储备资产转化为对外的直接投资,可能在对方就不会引起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另外一个我们还有自由贸易协定,也就是说我们讲的自由贸易区,往往不断有双边的或者多边的货物出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利用我们的和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来打破这些障碍。比如说跟新西兰、新加坡、东盟,都可以。

    第二个我觉得可以利用我们目前的一些政策。我们国家现在有一项政策鼓励我们在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区,往往都是以企业为龙头。比如海尔在巴基斯坦建立的,江苏阳光集团在柬埔寨建立起来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等等,我们建立了几十个这样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个模式是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在这些地方建立起加工组装的基地,然后在本地完成销售。不但在本地销售而且我们能够在本地完成批发零售的分销体系,完成这种配送体系,就意味着你这个产品出口可以利用这个点来覆盖这个地区的市场。

 

    这样能否帮助我们的国内消费呢?

    2007年底我们对外金融资产的结构大致是50%的对外直接投资,67%是外汇储备。我们假定说67%有7个点有外汇储备资产,或者提升到12%,那么既能够对我们走出去国家创造就业,又能够对我们国内的就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毕竟带动出口,带动设备,我们境外合作区很多东西往往都是在国采购的。

 

    政府方面在政策上还能做什么?

    政策上做的东西还非常多。政府做什么还是要归属到企业需要什么。那么我们现在企业需要什么呢?比如说现在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是流动性的危机,这样一来的话大家流动性普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不但是企业、政府,包括我们融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就变得非常迫切。尤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信贷体系,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体系,这个部分的近来在目前来讲应当讲我们是比较薄弱的。这个部分不能够建立起来,危机时期的中小企业的输血,甚至包括大企业的输血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更多视频精彩,请登陆http://you.video.sina.com.cn/22duguancha

            我们观察,你们判断,一个先锋城市的全新视野。

                 中国·深圳卫视·《22°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