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窗又听潇潇雨

(2011-09-11 15:5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樊笼围城:随笔

http://s7/middle/5ebaa7b7tacb90639dbb6&690珍珠梅
http://s1/middle/5ebaa7b7tacb9069a45a0&690

晚窗又听潇潇雨

□景鸿民

 

窗外又下起了秋雨,淅淅沥沥的。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这秋雨是缠绵,留恋着不去。此时我想起范仲淹那千古名文《岳阳楼记》里的句子:“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显然写的是秋雨的连绵,写出了挥之不去的满纸愁绪。秋者,愁也。这淫雨霏霏的秋雨,就更能凸显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情愁怀。潇潇秋雨,分外漫长,三五日连着三五日,使得空气都潮湿的能拧得出水泽来。在你的窗台上总似乎挂着一块湿抹布,在你的窗外总似乎罩着一个灰蒙蒙的巾纱。

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那雨声从桐树叶上奏响,听去像群蚕食桑叶的细密有致。窗外,秋雨淅淅沥沥。那叮叮淙淙的声音从芭蕉的硕大的叶脉上飞溅出,金玉般翠响,听去像那多情的琵琶女奏出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是一种自然界的洪涛巨波,是一种造化高手的天籁之音,听去疾风骤雨般,听去战马嘶鸣般,听去像含枚疾行的士卒夜行军,听去像涨潮前海洋激荡飞溅。

古人因心境不同,所写的秋雨的诗的格调也大相迥异。唐五代的冯延巳的词《应长天》:“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这种“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是一种大家闺秀的风雅。陆游的《秋雨》:“秋晚兼旬雨,雨晴当有霜。颇思游近县,亦已戒轻装。珍鯗披绵美,寒醅拨雪香。菊花常岁有,所喜及重阳。”写出了秋雨后郊游的“菊花常岁有,所喜及重阳”的喜悦。白居易《秋雨夜眠》:“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写出了对“霜叶满阶红”的期待。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这是杜甫写的《秋雨叹三首》,秋雨无穷无尽,致使“禾头生耳黍穗黑”,农人期盼结束这“雨声飕飕催早寒”的日子。陆游的另一首《秋雨》:“久占烟波弄钓舟,业风吹作凤城游。不知苑外芙蕖老,但见墙阴苜蓿秋。黄把里书俄复至,朱颜辞镜不容留。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晚窗又听萧萧雨”的无比诗意里,透露出人生易老的感喟。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手写的《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何处秋窗无雨声”可谓写尽了秋雨中林黛玉的满腹愁致。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是岳飞在《满江红》中所写的秋雨,抒发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读了令人振奋。辛亥女杰秋瑾就义前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谓言简意赅,是对风雨如磐的旧中国的诗意的高度概括。
同一秋雨,不同的解读,全在人们的感悟,因环境、遭际、心境、修养与灵感的不同,而仪态万方,而各有千秋。
听那潇潇雨,今番到傍晚又加密集。
2011.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
后一篇:脸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