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蟊贼,竟将自己的副市长列入死亡黑名单!
日前,河北深州市发生的副市长魏志春“被死亡”案,被传得神乎其神,让人大跌眼镜。
据《新京报》爆料,在深州农村信用联社一份核销贷款文件里,与副市长魏志春一起“死亡”的,还有深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崔朋等43人,另有15人“失踪”。他们中有市公职人员、法院人员、乡镇干部、村干部及其亲属等。
离奇的是这些“被死亡”的58人,很多还健健康康的活着。
这不是天方夜谭,在核销贷款清单中“死亡”和“失踪”的,信用社都提供了死亡证明、失踪证明等相应材料。
需要明确的是,这58人之所以“被死亡”“被失踪”并非空虚来凤,至少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信用社有借贷且此前没还清,涉及贷款额约250万元。
让人疑窦丛生的是,为了核销贷款,他们心甘情愿和死亡、失踪此类黑色词汇搅到一起吗?一般不会,很多人都说对自己的突然死亡不知情。
而在众多“被死亡”、“被失踪”人群中,程序严格的死亡证明、失踪证明是如何开出的?
对此,有关部门的当事人都矢口否认:
深州市唐奉、兵曹两信用社主任坚称,这些证明是由公安部门出具。而唐奉派出所和兵曹派出所户籍民警都称从未经手过这些人的死亡或失踪证明。
“哪个警察敢给明明活着的公安局副局长开死亡证明?”深州市公安局另一副局长张立朝态度坚决,公安不可能开这样的证明,“除非户籍警得到了高额贿赂。但被发现了就是双开的问题,没人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而深州市信用联合社监事会主任田立权说“给信用社主任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伪造死亡和失踪证明。”
这就怪了,谁也没有开假证明这个胆儿,到底是谁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茫然、愕然,事情似乎走入了死胡同。
倒是另一个线索引起我们的注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名深州信用联社内部人员介绍,近两年都有核销任务,这个过程中,看程序都对,但其实大有玄机。
玄机在哪里?按照《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贷款核销材料中,必须提交死亡或失踪证明、财产或遗产清偿证明等证明无力偿还的完备材料。
问题是为了完成核销任务,信用社主任们会铤而走险捏造假材料吗?没有公安部门的全力配合出具证明,这些贷款能一笔勾销吗?
网上爆料称,对于位高权重的人,信用社主任以核销贷款送人情,没权没钱的借款人送给信用社主任20%到30%的礼便予以核销。
有人质疑,该信用社唱“人死债清”这曲戏,可能有苦衷,因为贷款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爷”,得罪不起,只有唱“人死债清”这曲戏,替“爷”们“消债”,可谓用心良苦。
拿核销贷款做诱饵行贿,也拿核销贷款做筹码受贿,天大的秘密,天大的发明!
单深州几家信用社就有如此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全市呢?全国呢?真担心这只是露出了肮脏黑幕的冰山一角,让人触目惊心的案例还在后头。
农村信用社储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养命钱,而那些蛀虫们竟然用它当做交易的资本,良心让狗吃了?!
我们不能麻木不仁!透过“被死亡”、“被失踪”,你能读到什么?你能不能感到,在一些行业,无处不在的潜规则的正张开血盆大口肆无忌惮的吞噬着社会的道德、正义和公平,像魔爪挥舞着撕碎每个人的梦,葬送着每个人出彩的机会,这是多么可怕!
基于此,对在“被死亡”“被失踪”案中负有责任的害群之马,不能有些许的宽容恻隐之心,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给百姓一个信心,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