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无奈,很无语,很纠结。
日前,郑州一网友上传了一段时长33秒的视频,立马在网络上疯传开来。
视频中,公交车上,一名头戴黑色帽子、约60岁的男子拽住一名年轻女孩的头发,将其拖至下客门口,并挥拳打在女孩身上,此时下客门打开,老人试图拽住女孩将其拖下车,几名乘客上前将二人分开,老人随后跳下车离开,车门关闭,女孩试图追下车被其他乘客拦住。
可怜的女孩站在下客门带着哭腔指着已经下车的老人说:“你太过分了,你站在旁边,我根本就没看到你,说一句不就妥了,你还这样!”车上不少乘客更是纷纷指责老人的行为:“这老头咋这样?太过分了!”
“老汉暴打不让座女孩!”一时间该视频惊动不少网友。
视频经《大河报》官方微博转发后,短短1小时内,被转发200多次,网友评论达180余条。
骑行中国方德永直言不讳:“在提倡尊老爱幼的同时也希望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出手打人!公德是大家遵守的,不是只给年轻人的!”
小子新义愤填膺:“未让座是道德问题,女孩不让座应受道德谴责。但因此打人则是法律问题,老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说得好!打人者就该承担法律责任。
“
一辆公交车就是一个小社会,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非常需要座位,给他们让座是一种美德,接受善意的人应该对让座的人表示感谢。
不过,没有让座的人并不一定都是道德低下的人,也许他们有病在身,也许他们有别的原因。”有人比较冷静客观。
让座与否,道德问题,即使别人没给你让座,法律没有规定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全靠自觉!我想对那个老人说,不要把别人给你让座的行为视作里所应当,别人给你让座,你要感恩,没让座,你得接受!
让座只是个人情,不让是本分。没有义务一定给谁让座。都是买票乘车的,谁也不比谁高贵!很多网友显然对老人的作法不能接受。
实际上,因没让座遭遇不测的并不是个案:因肚子疼,在公交车上没让位,被人骂了一路,倍感委屈的女子在网上发帖,寻求安慰。
当事人刘小姐说,虽说自己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但坐十次她至少会让八次,现在让位置什么时候变成了必须的了?年轻人就不会累啊?就不能有特殊情况啊?现在越想越委屈,便发帖求安慰。
关于让座,我们并不陌生,连小孩子都懂得。“有奖让座”、“罚款让座”、“让座日”、“不让座媒体曝光”凡此种种,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多少年来,社会极力倡导的是给老人让座。这本身没有错,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但是,“让座日”不能以媒体曝光要挟;“罚款让座”是倡导文明的尴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在乘车时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不管是“语音提醒”还是“奖罚让座”,应该说都是一种文明导向。
网友巢江淮的想法入情入理 :社会习惯于“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文明模式,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年轻人“不让座”,就会有人挺身而出进行道德“指责”,甚至是“问责”。无论自己是否是道德与文明的“化身”,首先为自己抢占下道德、文明和正义的“座位”,进而,舞起道德与文明的大棒,有时不分青红皂白,重打在“不文明行为”身上。
其实,这已经是文明的“跑偏”。纠正不文明行为与现象,要讲究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与文明性,只有乘上文明的快舟,方能驶进文明的港湾。
去年9月,“綦江在线”论坛出现
“老人给让座者发红包”的帖子让人有一份感动;西安曾有一位62岁的老人,拎着两大包菜坐公交,本来坐得好好的,却执意给身旁素不相识的不断打着哈欠的年轻小伙子让座。老人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他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做老人的也该体谅一下年轻人。
有人说:老人让座诠释“尊老爱幼”新内涵——老与少,甚至人与人之间要增添“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体谅”的新元素。
让座,文明是表,关爱是里;文明在正面,理解在背面。我们不要强求谁一定要给谁让座,让座的真正意义在于和谐,其中就包括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与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社会就多一分相融;人与人之间多一分体贴,社会就多一分和谐;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关爱,社会就多一分温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轻人懂得尊重善待老年人,老年人明白体谅爱护年轻人,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美好。
这话说得多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