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翔成专职请假委员,谁之过?

(2012-03-04 09:07:47)
标签:

刘翔

请假

专职

委员

质疑

民意

国家体育总局

两会

分类: 闲侃娱乐圈

刘翔成专职请假委员,谁之过?

   

    又到三月,公众翘首期盼的全国两会准时拉开大幕。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爆料的与两会有关的一条消息赚足了网友的眼球:

    短跑名将刘翔委员又请假了,而且是全程缺席政协会议。

    请假的理由似乎毋庸置疑:作为伦敦奥运会前夕非常重要的热身赛---伊斯坦布尔世锦赛将于北京时间3月9日开幕,男子60米栏决赛将在北京时间3月11日晚23时20分产生,而本届政协3月3日开幕,3月13日闭幕,刘翔的确没有时间跨越几个时区赶回来开会。

    赛事缠身,又是备战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按说,刘翔请假再正常不过了。

    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齐刷刷对刘翔全程缺席政协会议的举动提出质疑。

    一些媒体以“刘翔委员这五年”为题,对刘翔当选政协委员后的参会情况进行了梳理:

    2008年,刘翔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但当年“两会”两位最年轻的新委员刘翔、晏紫就没有出现,而是向大会递交了全程假条,并已获批准;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证实,刘翔请假是因为在治疗,理由正当。如果他表现出色,国家体育总局会继续推荐他担任政协委员;

    2010年,刘翔出席了政协开幕式,但在大会进行过程中因为要出国参加比赛,不得不再次请假;

    2011年,刘翔提前两天到会报到,但会议期间因为训练缘故缺席了几次讨论。

    而今年,刘翔则全程请假

    有人做过统计,十一届政协之前的4年,刘翔没有一次“从头到尾”参加政协会议。

    换句话说,尽管刘翔已经当了4年政协委员,但把他真正参加两会的时间算一起,还没有一年的两会会期长。

    一时间,一顶很有看点的帽子戴在了刘翔头上:专职请假的政协委员!

    对于刘翔再次缺席政协会议,一些网站甚至发起了投票活动,以“刘翔委员当的是否合格?”为题进行大讨论。
    这里有个前提,很多人对刘翔是认可的,尊重的。但对于他是否合适当政协委员不敢恭维:
    有人直言,政协委员们肩负着表达民意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而刘翔几年来不断请假,显示出他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使命和责任,与其空占着一个名额不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还不如直接换人。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曾说,刘翔是经国家体育总局推荐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之所以推荐是因其优秀的表现。但就算刘翔再优秀,他具备当好政协委员的条件吗?而你推举一个“专职请假的政协委员”的原因和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根本就不重要?还是在拿政协委员当奖品?
   《南方周末》的“方舟评论”则认为,每个代表委员都是“两会”的灵魂,他们运转,“两会”就能发出美妙的响声;他们静默,“两会”就难免卡壳。他们身负重托,他们手中所握的,是诸权利之权利,他们既享“权为民所授”之名,正应在这时这里行“权为民所用”之实;他们表现的好坏,事关民生民意能否顺畅表达,事关国家政治生活的好坏。

  更有人忧心忡忡:专职请假的政协委员刘翔再次出场并不是正常现象,如果以他为代表的代表委员真的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基本以“静默”亮相“到此(北京)一游”,那就非常令人民失望。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刘翔们”请退场,让99%恪尽职守的代表委员交出100%问心无愧的提案和议案,确保国家大事的筹划与决策在反思与修正中“步步高”。

  还有一个话题不得不问,在“两会”这么神圣的舞台上,刘翔竟成专职请假委员,谁之过?是什么让刘翔为何再次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战绩卓著,一鸣惊人,一夜间便有一顶顶荣誉的帽子会像雪花一样扑面而来,发帽子的人不管这帽子合适不合适人家,不管人家需要不需要,压得人家喘不过气来。

  岂不知,善意的举动反倒成了束缚他们手脚的绳索,成为公众质疑的口实,所谓“捧杀”。

  现在,连“政协委员”称号也无辜地成了捧杀刘翔们的道具,让人难言,让人汗颜!

  出现这样的结局,大概刘翔想不到,于再清们也想不到,活像个冷笑话。实际上,刘翔多次缺席政协会议已经触碰了公众承受的底线。

  还是让刘翔专心去赛场上风驰电掣吧,这参政议政的事儿交给有时间,有精力的,有责任心的人去干,岂不更好?

  果若如此,刘翔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双手合十:

  善哉善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